近日,笔者来到游兴文的养羊场,只见他打开羊圈,羊群瞬间涌向坡地。望着这些生机勃勃的生灵,笑容里是安稳的踏实——谁能想到,几年前,他还在冷水溪矿山深处,与坚硬冰冷的矿石为伴。而今,走出了一条靠山养羊的创业致富路。
曾几何时,松桃苗族自治县冷水溪矿山是游兴文全部的生活指望。可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收紧,矿山被关闭,他与其他工友一样,骤然失去了生活的支点,一时陷入前路茫茫的焦虑。几番思量,他最终选择了返回大溪村老家,拿出多年积攒的血汗钱,买来50只种羊,决心在熟悉的青山间,为自己和家人重新开出一条活路。
创业之路从来崎岖。2016年养殖场修好后,他就买了50只山羊,由于不懂技术,防疫措施做得不到位,当年就病死了10来只,亏损了1万多元。“原以为养羊是一个轻松的活儿,这里面的学问可多着了。当初由于没学技术,还栽了个小跟头。”游兴文告诉笔者。
游兴文心痛难当却未气馁,他深知闭门造车行不通。“为了学到养羊技术,他多次参加政府组织的养殖技能培训,虚心向县畜牧局技术专家请教,还特意跑到邻近乡镇的养殖场去“取经”。从羊舍如何合理通风保暖、科学搭配饲料,到疫病如何及早识别与防治,他一点点积累,硬是把养羊这门学问钻透嚼烂。功夫不负有心人。游兴文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环境的生态放养模式。如今,他的羊群已壮大到200余只,品质优良的山羊成了市场的“香饽饽”,年收入稳定在8万元以上,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别人说,山羊的成长周期长、见效慢,我感觉效益还可以,去年已经卖了80多只成品羊,有8万多元的收入。”游兴文乐呵呵地说,他现在主要是自繁自养,一只山羊的成长周期一般是一年左右,如果是卖给别人做烤羊,半年就可以出栏了。
汗水浇灌的财富,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游兴文家的模样。曾经略显陈旧的老屋,如今已被一栋崭新的三层木楼所取代。精雕的木窗,宽阔的院坝,阳光洒在光洁的木地板上,满室皆是温暖与亮堂。最让游兴文夫妇欣慰的是,凭借这份养羊事业,他们稳稳托起了孩子的大学梦。“只要肯弯腰在这片土地上深耕细作,日子总能过红火!”谈起未来,游兴文眼中光芒闪烁。
据悉,大溪村林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林下养殖,山羊在林间放养,为林木除掉杂草,又排便肥地,林木长得更快更好。林下的杂草是山羊天然的食料,山羊通过大量运动,体质健康,肉质纯正,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说到往后的发展,游兴文成竹在胸:“林—草—畜,构建起了一个小小的生态圈,除通过购买、繁殖等方式扩大优质山羊的养殖规模外,打算带动本村脱贫户养殖山羊,无偿提供种羊、养殖防疫技术,把跑山羊产业做大做强,达到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游兴文对未来充满信心。
昔日的矿工,如今成了青山绿水间的牧羊人。游兴文用勤劳的双手,在山坡上踏出了一条通往富足的路。大溪村的青山可为证:命运的山重水复处,唯实干与坚韧,方能开辟那柳暗花明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