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乌江

——思南以水上休闲体育IP打造城市发展新样本

作者:市融媒体中心特约记者 黎之义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和旅游。近年来,水上休闲体育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市民潮流生活方式。城市以水上休闲体育赛事为媒介,拉动文旅体融合全民全链条参与,从而将个体旅游体验转化为可传播的城市品牌。

思南县城紧邻乌江,水域面积广阔,孕育了山水相依特有的滨江城市风貌。思南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水上运动、涉水文旅特色项目,连续多年举办游泳、桨板、龙舟、环乌江马拉松、环乌江职工长跑等大型休闲体育赛事,有效丰富水岸及水上活动,全面激活水经济,以此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

强化赛事引领带动 体育赛事变身文旅盛宴

7月27日,2025年“水韵贵州·动感乌江·活力思南”公开水域游泳大赛暨桨板邀请赛开赛,省内外近千名水上运动爱好者齐聚乌江竞技角逐,全方位展现思南亲水、乐水、爱水魅力。

“乌江是大自然馈赠思南的最大资源和资产,利用好、发展好乌江水上运动一直是思南县域旅游规划重点方向,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思南公开水域游泳大赛暨桨板邀请赛组委会负责人、思南县文旅局副局长安剑波表示。思南县举办大型水上休闲运动赛事已连续多年,和以往赛事不同,今年,思南公开水域游泳大赛暨桨板邀请赛引入了新玩法,以“乌江腾龙峡”经典水上旅游线路为主轴,配套设置桨板漂流、土家长桌宴、电音泼水等旅游活动,巧妙地将乌江山水、思南地域文化、思南美食串联起来,让参赛者在竞技的同时,感受思南的独特魅力。

“一次赛事、全民消费,通过水上休闲体育赛事打造文旅新场景,吸引更多游客消费。”安剑波表示,以文旅“流量”促经济“留量”,提升旅游消费才是思南举办水上运动赛事最重要目标之一。思南始终致力于激活赛事经济,通过跨界消费融合、挖掘赛事衍生品、营造沉浸式参赛方式迭代消费场景, 充分释放赛事经济效益。

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打造一系列特色水上运动品牌赛事IP, 让“赛事+”助力思南建成影响力更大的休闲体育旅游名城。以此次思南公开水域游泳大赛暨桨板邀请赛为例,赛事官宣一经发布,思南县第一时间围绕赛事主题,结合城市文化、区域消费进行推介,策划推出“土家长桌宴、电音泼水”等系列配套主题活动,打造美食汇、音乐节、体育嘉年华等旅游元素,极大地丰富了运动员和观赛市民赛事体验。

“赛事直接吸引国内500名游泳爱好者以及近200名桨板参赛者,又吸引大量客流涌入,最直观受惠的就是文旅关联产业。”安剑波表示,赛事期间城区住宿满员、景区爆满,带动旅游商品展销、城区餐饮、住宿、旅游消费,真正将赛事“人气”变成了旅游“财气”。据初步统计,本次赛事期间城区新增住宿预订量2000余间,周边酒店入住率较平日涨幅近50%,印证了赛事强大的消费吸引力。

体育是彰显城市活力的最好名片,思南水上休闲运动精彩纷呈。自2018年以来,思南县积极举办了多届乌江龙舟赛、桨板大赛、乌江游泳邀请赛等水上体育赛事,吸引了全国各地水上休闲运动爱好者。以水上休闲运动赛事为依托,环乌江马拉松、环乌江职工长跑、野外垂钓等一批水岸休闲赛事也活跃起来,越来越多的运动爱好者和游客涌入,思南水经济全面激活。

“水上赛事”到“城市文化” 打造独特城市叙事印象

“不仅是比赛,更多的是喜欢思南这座城市,浓郁的乌江流域风情,婉转动人的土家花灯都让我着迷,每一次来思南都有新惊喜。”遵义SUGO桨板俱乐部刘承瑀今年又一次报名参加了桨板邀请赛。水上休闲运动赛事聚集人气、引领消费,进一步实现水资源+水上休闲运动+旅游+文化生活融合,也构筑起了思南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

“桨板赛我们连续举办了3年,包括一年一度的乌江龙舟赛、游泳赛等系列赛事,思南水上休闲运动已从单一水上赛事发展到城市文化,形成了乌江文化新样本。”思南县文旅局局长王芳表示,思南水上运动将水上竞技与思南地域文化深度结合,使思南城市印象得到省内外认知。

“不仅仅局限于一次体育赛事,而是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城市水上休闲运动赛事IP,把赛事流量和文旅体验转化为长期的城市品牌印象。”王芳介绍,思南在办好历次水上运动赛事的同时,把“赛事+民俗”“赛事+娱乐”“赛事+节庆”等融合业态贯穿始终,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全民参与”文旅新路径,将个体赛事体验与旅游体验转化为对城市的集体记忆,为大型体育赛事如何讲好城市品牌故事提供了新思路。

让“赛事+”更有韵味,思南一直在探索。思南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内涵,推出“龙腾乌江·灯耀思南”长龙竹筏游江、“巷往时光·安化有戏”焰火欢乐秀、“悬崖律动·泉音共鸣”户外音乐节、童话王国“小人国”鹿岛公园等系列引流活动,让赛事与非遗体验、文艺演出、旅游消费等场景有机嵌合,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更是一次次面向全国的思南城市品牌印象输出。“这种叙事不仅赋予赛事深厚的文化内涵,也通过文化IP的传播提升了思南品牌印象。”王芳表示。

赛事的成功离不开全社会的深度协同,商界企业则通过赞助、IP联名形式,成为赛事的有力推动者。比如经典的思南陈薯粉,为赛事提供联名参赛礼包,在赛事纪念品和宣传物料中巧妙融入本地符号,不仅提升赛事辨识度,也为思南城市品牌印象注入了鲜明的文化标签。

打破旅游地域与营销边际,加大赛事品牌推介,着力放大思南水上运动赛事品牌IP效应。思南文旅系统或通过专题推介,或巧借各大媒体平台,不断扩大文旅“朋友圈”,让思南印象走向更广阔世界。在思南,水上赛事正走出传统休闲体育运动框架,成为了城市品牌叙事的创新路径。

挖掘地域文化基因 让城市价值再“出圈”

“赛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与地方产业规划深度融合,形成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思南县文旅局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罗锦表示,思南具备独特的乌江资源禀赋与文旅产业基础,要加快整合资源,将赛事经济全方位融入县域旅游的规划和发展当中,抓实项目招商,丰富文旅体业态供给,让城市再“出圈”。

罗锦还进一步提出了思南水上运动产业提质增效新路径。比如在赛事IP打造方面,深度挖掘思南地域文化基因,依托乌江资源,更多发展水上运动、水上游乐、水上训练、休闲度假等亲民水上项目,引进举办更多省级甚至国家级水上运动赛事,吸引更多游客和媒体关注和了解思南。“丰富多彩的水上运动项目,独具魅力的地域民族文化,水天一色的滨江美景,思南会让游客们不虚此行。”罗锦说。

在产业融合层面,以体育、演艺、美食、节庆、会展等业态赋能旅游产业,串联景区、民宿、农家乐等设施形成完整产业链;开发乡村旅游、温泉康养、山地露营等应用场景,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与体育、健康、商业、农业等其他行业联动密切,实现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延伸,更好释放“文旅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在政策层面,则需强化市场培育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赛事运营,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政府、企业、社会三方系统协同打造思南节会赛事活动矩阵,使思南逐步构建起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的品牌形象,从而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当下,思南正立足资源优势,以打造“渝黔乌江画廊旅游带”为契机,不断强化活动策划,加速构建水上休闲体育赛事矩阵,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水岸联动的时尚文旅产品,兼顾健身和竞技、普及和提升、赛事和体验,不断探索“文旅体”跨界融合,更大程度促进县域经济稳健增长。

赛事撬动,文旅加速跑。历经多年的水上休闲体育运动赛事积累沉淀,思南文旅优势越显突出、禀赋更为优越。2024年思南全年接待游客人数、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3.95%、35.57%,旅游产业快速升温。思南通过“体育赛事+文旅”深度融合,成功打造了一张极具辨识度的城市文化新名片。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8-11 市融媒体中心特约记者 黎之义 ——思南以水上休闲体育IP打造城市发展新样本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6807.html 1 逐梦乌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