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雨 谢宗沛) “小朋友,河边危险,咱们去旁边的浅水渠玩更安全哦!”在碧江区环北街道南岳清水湾河段,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前往新建的浅水区域嬉戏。这处400米长的浅水小沟渠,是环北街道以“亲水改造”为切入点,推动防溺水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的实践。
环北街道作为碧江区主城街道之一,下辖6个社区3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7.5万余人;锦江河穿流而过,河流线长约10公里,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形势严峻。今年入夏以来,该街道将南岳清水湾亲水区改造作为防溺水工作的突破口,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全域防控体系。
在硬件升级上,环北街道聚焦群众“亲水需求”与“安全保障”的平衡点,主动对接水务部门打造浅水便民区域,既满足居民纳凉需求,又从源头减少深水区戏水风险。同步推进的还有920余米防护栏(网)、86块警示标牌的安装,以及80余套救生圈、长竹竿等救生物资的布设,在水域周边筑起“物理防线”。
“科技+人力”的双重守护让防控更精准。5个高音喇叭在重点时段循环播报安全提醒,2套视频语音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南岳河段水域动态,一旦发现未成年人靠近危险区域,系统立即发出语音警告。每天20名党员干部、志愿者与2名专业救生员组成巡逻队,配合2艘巡逻船开展不间断巡查,入夏以来已劝阻危险行为260余起。
防溺水工作的关键在“防”,更在“人人参与”。环北街道创新组建的“志在碧行·服务万家”阳光周末志愿服务队吸纳了150余名公益岗人员和志愿者,通过“敲门行动”入户发放手册3000余份;“一日两提醒”制度打通家校社沟通渠道,微信公众号、网格群推送的60余条科普内容,让“六不”准则深入人心。在环北街道防溺水一线指挥部的统筹下,政府、部门、家庭、学校、社会“五位一体”的防控合力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