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气温走低,我市各地因田施策、科学冬管,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农作物安全越冬,为来年丰收打好基础。
今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种植油菜12.7万余亩,结合高海拔种植、气候多变等因素,该县植保、土肥、农推等站所打好服务、技术等组合拳,全力做好油菜、小麦等粮油作物的冬管和护苗越冬工作。
木黄镇坪洞口村作为该县今年最大的油菜集中连片种植区,眼下1200余亩油菜整体长势良好。前不久,为了抵御低温雨雪天气,当地农业部门除了进行技术指导,还快速与第三方农机服务公司对接,在高海拔、集中连片种植区通过无人机飞防作业,在抗病虫害药剂基础上加入抗凝冻剂进行混合喷洒。
德江县合兴镇鸟坪村的羊肚菌正值菌丝生长关键时期,当地农技专家现场指导菌农如何做好冬季大棚保温、加强水肥管理等措施,确保羊肚菌安全越冬。
“我们对大棚设施进行加固,同时增加保温膜,等天气转晴之后才洒水,促进生长。”鸟坪村党支部书记旷光兵说。
为减轻低温天气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石阡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作物安全越冬指导工作。在聚凤乡安乐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农技人员仔细查看刚种下的种薯,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推行大垄双行种植高产栽培技术,从施肥用量、病虫害预防措施到应对低温寒潮的田间管理方法等,全方位提供科学实用的技术指导。
石阡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田松群介绍,相比传统种植方式,大垄双行种植一亩可节约劳动力成本100元左右,单产可提升500斤以上。
为全面保障农作物安全越冬,石阡县农业农村局组织36名农技人员,奔赴各个乡镇的农业生产一线“把脉问诊”,通过现场指导、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
农技人员针对油菜、小麦等在田作物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增强作物的抗凝冻灾害能力,确保作物安全越冬。
入冬后,万山区巧用闲置土地开展轮种,在该区鱼塘乡大龙村蔬菜基地,技术员正精心指导蔬菜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年冬季,该基地大棚栽种了上海青和小白菜,聘请了专人,依据蔬菜生长态势进行施肥、洒水、除草、翻土等作业。
大龙村蔬菜大棚基地负责人廖加瑞告诉记者:“今天我们采摘的小白菜大概能产4000多斤,根据最近的蔬菜行情来看,这一车估计能卖到2万元。”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强化主体培育,统筹各类项目资金,重点围绕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发力,扶持发展了一批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其培育成专业化的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引导他们发展应季蔬菜,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充实蔬菜产业技术服务队伍,建立常态化、全环节、广覆盖的技术服务机制,下沉生产一线为菜农提供技术指导,减少天气及病虫害对蔬菜生产的不利影响,提升蔬菜生产基地抗风险能力和生产效益。入冬以来,市蔬菜专班共派出4批专家赴区县开展生产指导,各区县先后组织专家500余人次前往蔬菜基地进行田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