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2024年12月29日,中央召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指示,必须以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增强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助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夯实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根基。当前,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如何将这一党的创新理论在铜仁落地落实,建立起有铜仁地域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针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需要,谋划布局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为主的战略型新兴学科,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铜仁高校责无旁贷。
聚焦理论研究
提升铜仁发展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曾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铜仁高校必须进一步增强理论研究阐释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发挥其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中的作用。一要强化问题意识,围绕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比如,将外来的理论知识、经验做法生搬硬套,不切实际、脱离本源、浅表化问题等。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阐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加强对铜仁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深层次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对那些虽然是传统文化,但比较低俗、不符合社会发展主流价值的错误观点进行辨析批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二要强化使命意识,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研究阐释,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分学科分领域加强系统阐释,深入推动学理化研究,科学建构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具有铜仁地域特色的学科体系。三要强化担当意识,围绕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如何落地落实,紧扣实施“四新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阐述。结合铜仁实际,以发展问题为导向,以突出铜仁地域特色为着力点,确定一批重大研究选题,推出一批具有理论深度、实践厚度、情感温度,彰显铜仁特色的研究成果,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铜仁作出应有的贡献。
聚焦铜仁实际
用知识创新赋能现代化建设
恩格斯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近年来,铜仁高校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聚焦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紧扣铜仁市地方行业产业发展现代化需求,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己任,推进校、企、政、研多方合作,不仅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发展铜仁的生动实践,而且为铜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一是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举办各类科技人才、产业人才和基层干部培训班,助力各类产业培育、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赋能增效。二是坚守服务地方初心,积极主动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积极选派优秀青年人才参加各种科技服务团,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地方科技创新和企业转型、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聚力用劲。在服务地方中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携手共进,发挥高校人才优势,组织各类专业人才深入基层一线,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黔东大地,持续为服务铜仁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三是充分发挥起人才“蓄水池”作用,紧扣铜仁市地方行业产业发展现代化需求,调整专业布局,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更好服务地方产业升级,打造出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源大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聚焦学科建设
助力铜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美国西海岸因为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而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和经济中心,这些经验虽然不可复制,但铜仁高校也须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云计算、5G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加速改变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我们在学科专业上必须因时而变、动态调整,面向产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要主动谋划布局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为主的战略型新兴学科,探索成立未来技术学院。立足铜仁,着眼贵州乃至武陵山区域企业生产实践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专、精、特、新”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出基础扎实、融会贯通的实践型人才。二要及时调整学科研究方向,瞄准当前区域企业生产技术难题,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力争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新的智力支撑、培育新的增长点。三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引导本科大学、高职院校、企业自觉对表对标,找准自身定位、突出发展特色,开展有组织的科技创新。构建“空间联通、队伍互通、评价融通、研究贯通”的研究模式,建立面向未来重点产业集群的“现代产业学院”。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领铜仁未来发展。
高校是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当前,铜仁高校充分利用理论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以全面提升服务铜仁高质量发展能力为牵引,加强区域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应用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做优高等教育,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添动力,奋力答好“强国建设、高校作为”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