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关联。绿色发展要求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时,始终坚守生态优先原则,致力于达成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共进与和谐共生。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以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果断摒弃了传统的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通过创新的驱动作用,积极推动经济、产业、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的方向实现转型升级。由此可见,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就是在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迈向绿色转型之路,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更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力量。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生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结果”,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这阐明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表明了人与自然共存共生共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注重“新”也强调“质”。高质量发展必然是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也一定是绿色生产力。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铜仁,素有“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之称,也有“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美誉。绿色,是铜仁的底色,青山绿水蓝天,既是铜仁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铜仁生态的优势所在。基于此,铜仁必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将绿色发展理念系统化和具体化,充分凝聚绿色新动能,开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领域新赛道,为全面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注入不竭动力源泉。
首先,通过技术转化和产业融合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借助本地科研院校资源,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例如,可持续创新推动“梵净生态账户”等机制,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有效推动绿色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另一方面,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协同。以铜仁茶叶产业为例,上游绿色种植,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中游引进节能加工设备,提品质降能耗;下游采用新能源车辆运输,减少碳排放,以此提升全产业链资源利用效率与环境友好性。
其次,通过思想传播和圈层塑造倡导绿色智慧化生活方式。一方面,优化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路径。铜仁可以借助当地的媒体平台,如《铜仁日报》、铜仁电视台等,开设生态文明专栏,制作绿色生活主题的短视频、公益广告等,宣传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开展生态文明知识进社区、进学校活动,举办环保讲座、知识竞赛等,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居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科学规划居民生活的生态圈层。在城市建设中,打造更多的城市公园、绿色廊道,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在社区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安装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家庭层面,鼓励居民使用节能家电、环保袋等,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通过政策支持和体制改革助推铜仁生态治理现代化。一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铜仁应制定一系列支持绿色转型的政策措施,如对绿色转型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降低企业绿色转型的成本和风险。设立绿色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另一方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建设。完善地方性生态环境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在生态治理中的职责。建立基层政府、环保部门、司法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形成生态治理的强大合力。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为铜仁的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抬头天朗气清,是醉人的“天空蓝”;四顾碧水泛波,是怡人的“生态绿”。这是铜仁在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的真实写照。新征程上,铜仁市将持续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厚植绿色生态优势,奋力谱写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铜仁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