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时代脉搏 繁荣时代文艺

作者:张林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文艺事业作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时代前进的号角,承载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文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紧扣时代脉搏,繁荣新时代文艺事业,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担当。

当5G信号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云雾,当量子计算机解码生命科学的奥秘,人类文明正站在数字时代的门槛上回望与眺望。文艺创作在这场文明嬗变中,既承载着记录时代的使命,更肩负着引领精神的重任。新时代文艺工作者需要以更宏阔的历史视野、更敏锐的技术嗅觉、更深沉的人文关怀,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间构建中国文艺的新范式。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如同棱镜,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必然折射着时代的精神光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役为背景,突破了传统战争片对个人英雄的聚焦,转而通过群像塑造展现“冰雕连”“雷公牺牲”等集体主义叙事,重新定义了战争题材的价值观表达——从西方个人英雄主义转向中国式集体奉献精神。《流浪地球2》中太空电梯的硬核科幻背后,深藏着“危难当前唯有责任”的东方价值观,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类型片叙事,跳出了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框架。这些精品力作的传播揭示,真正的时代精品必须完成从“记录时代”到“定义时代”的跃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赋予文艺创作独特的精神气质。脱贫攻坚战中涌现的《山海情》,以西北方言和粗粝影像记录山乡巨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湾区儿女》,用镜头语言诠释新时代的弄潮精神;舞剧《咏春》将岭南武术与现代舞蹈语汇融合,让传统文化在当代剧场中焕发新机。这些创作实践表明,对时代精神的捕捉既需要望远镜般的宏大视野,更离不开显微镜般的细微体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当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吹响,文艺工作者不能止步于对农家乐的诗意想象,还应深入观察数字技术如何重构乡村社会肌理,记录新农人在直播电商与传统文化守护中的多重身份。

文艺不仅是时代的镜子,映照出社会的风貌与变迁,更是时代的推手,以其独特的力量对时代产生深远的影响与塑造作用。恩格斯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这一动态的双向作用过程,既是如镜般映照社会肌理,又似催化剂般推动文明进程。文艺作品对时代的反映绝非平面复制,而是通过艺术语言的过滤形成对社会镜像的立体折射。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以91部小说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记录了贵族衰落与资产阶级兴起,揭示了金钱对人性的异化,通过艺术重构在典型环境中清晰显现社会本质。鲁迅的《狂人日记》以“吃人”的隐喻撕开礼教的面具,这种艺术冲击比单纯的理论批判更具传播穿透力。文艺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推动者,每到历史上的重大关头,文艺都能感国运之变化、发时代之先声,深刻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为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文艺的根本问题。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繁荣时代文艺也是繁荣为人民服务的文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文艺之母。”新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文艺的创作始终离不开人民、离不开人民生活,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的沃土中,紧扣时代脉搏,才能繁荣时代文艺。站在人类文明迭代的临界点,文艺创作既不能做蜷缩在象牙塔中的精致摆件,也不能沦为流量算法的数据奴隶。唯有以时代的敏锐触觉,对人民的深切共情,对技术的辩证思考,熔铸技术锐度和人文温度,文艺创作才能完成从“高原”到“高峰”的跃迁,真正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火炬。这既是对“文章合为时而著”传统的当代呼应,更是文化自信的时代印证。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3-18 张林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1122.html 1 紧扣时代脉搏 繁荣时代文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