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人民沃土 绽放文艺芬芳

作者:常永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文艺创作只有扎根人民沃土,才能绽放出无愧于时代的芬芳。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艺与人民的紧密联系,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在中国文艺史上,许多经典文艺作品都深刻体现了人民性,成为跨越时空、打动人心的千古名作。从最早的《诗经》中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质朴篇章,到屈原创作的长诗《天问》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再到杜甫“三吏”“三别”中对百姓疾苦的真切情感。鲁迅笔下对底层人民命运的深刻揭示与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底层人民的深情厚谊遥相呼应。这些扎根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心声的作品,不仅成为文艺创作的经典范例,更成为激励后人关注民生、追求正义的精神源泉。

近年来,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下,众多优秀文艺作品纷纷涌现,生动展现了人民的生活百态与精神风貌,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共鸣。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山花烂漫时》《人世间》等描绘了人民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坚韧与乐观,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让观众在平凡的故事中感受到生活的温度与力量。与此同时,电影领域也涌现出一批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佳作。《开国大典》《长津湖》《建军大业》等作品,以宏大的叙事和真切的镜头语言,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奋斗和伟大牺牲;《八佰》《集结号》《狙击手》等影片,则通过紧张激烈的战争场景,展现出中国人民在面对强敌时的不屈不挠和强烈爱国主义情怀;《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及《战狼》系列等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生动展现了中国军人和警察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无私奉献。最近热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以精妙的叙事手法平衡了神话的宏大叙事与贴近人性的情感表达,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共鸣,将它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度,更是中国文化创新活力、魅力与实力的一次生动展示。这些优秀文艺作品以生动的故事和饱满的情感,不仅赋予了作品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更成为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典范,激励着更多创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文艺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地方文艺作品的百花齐放,近年来,铜仁市的文艺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为铜仁的文化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影《浴血困牛山》以石阡县困牛山战斗为背景,真实再现了红军战士为保护百姓宁死不屈的英勇事迹,成为贵州省文艺创作生产重点项目,并入选2024年度贵州省文艺精品扶持项目。此外,电视剧《沸腾的群山》以万山区的转型发展为蓝本,展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在新时代的奋斗与崛起,成为首部聚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升级”的当代工业剧。在文学创作方面,铜仁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欧阳黔森的纪实文学《看万山红遍》以新时代的视角,记录了脱贫攻坚中劳动人民的奋斗与希望,2024年,散文集《黔地行记》正式出版,通过细腻的笔触挖掘铜仁德江之美,展现了黔地独特的人文风貌。同时,铜仁作家的作品频繁登上《人民文学》等国家级权威文学期刊,如王晓旭的《天地有节》、王晖的《青海湖》等,铜仁文艺创作正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铜仁的文艺创作不仅关注历史与文化,还紧扣时代脉搏。2024年,铜仁市通过实施文艺传承创新工程,推出了电影《一生交给党》、歌曲《青绿缤纷》《妹妹是水哥是山》、音乐剧《平箫玉笛》等一批优秀作品,并入选年度文艺精品奖励项目。此外,铜仁市还通过政策扶持和人才培养,推动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铜仁市文艺创作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和《铜仁市文艺精品扶持奖励办法(试行)》的出台,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同时,铜仁市通过“梵净文化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领军人才,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新时代的铜仁文艺工作者应继续扎根人民生活,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征与铜仁元素的文艺作品,绽放人民性的艺术芬芳。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3-18 常永莲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1121.html 1 扎根人民沃土 绽放文艺芬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