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思南县生态优势特色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百姓致富的“金叶子”。近年来,思南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茶树良种化、茶园生态化、生产标准化,产业品牌化的生态茶叶高质量发展之路,让一片片“小茶叶”变身乡村振兴“金叶子”。
茶山染新绿,春茶采收忙。近日,香坝镇的万亩茶园迎来头春茶采摘期,茶农们抢抓时节,采收今年的首批春茶,让春天的第一抹新绿抢“鲜”进入市场。
走进思南县香坝镇凡家湾村200亩的茶叶基地里,连绵茶山满眼青翠。茶农们身挎竹篓穿梭在茶垄间,双手飞快地在茶树上翻飞,娴熟地采摘着春茶,处处洋溢着春天的生机与丰收的喜悦。
茶山开采之后,上山采茶成为了罗用兰的工作日常。她一边采茶一边笑着说道:“我们7:30左右就来采这个头春茶,一天大概采两三斤,收入有100多块钱。”
经过冬天冰雪洗礼后的春茶,茶叶鲜嫩、营养丰富、口感好,倍受茶商青睐。如今,市场上干茶价格在1200元每斤,一片片“小茶叶”成为群众增收的“金叶子”。
“2024年,我们村采了1300斤左右的茶青,茶园有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今年茶青已经开采,预计比去年多三分之二的收入。”凡家湾村党支部副书记邹习开笑着算起茶园的丰收账。
2019年,该村采取“村企合一”的发展模式,由村集体组织工人管护采摘销售,茶企负责技术指导和加工销售,通过土地流转、利益链接、效益分红等有效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让昔日荒废的茶园重新披上绿装,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香草坝村的农户们手脚麻利,干劲十足,抓紧时间将茶芽采摘下树,收获春天的第一桶“绿色黄金”。
“我们把全村700余亩的茶园全部反租倒包给农户,农户在管理和采摘方面都做得很好”香草坝村村委会主任杜方锰介绍道,“茶叶主要卖到松道艷茶和天香茶叶这两处,销路也不愁,收益比以前承包时提高了不少,大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啦”。
香草坝村通过“反租倒包”,土地经营回到老百姓手中,村集体组织农户管护和采摘,企业集中精力做加工和销售。这不仅破解了茶产业管护难题,茶农收入也由以前的240元/亩土地流转金,变成了3000元/亩的收入。
明前茶,贵如金。连日来,思南县各大茶园陆续开园采摘,思南的茶叶加工厂里面也随之忙碌了起来。今年,各大茶企将茶叶加工质量放在了首位,从采茶到制茶,茶企们依靠过硬的茶叶品质,广开市场销路,春茶市场订单不断。
“今年明前茶的总产量预计在3000斤左右,目前预订出去的数量有1500斤左右,主要销往广东、江苏、湖南、新疆、北京还有甘肃等多个地方。”贵州万露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陆晓玲介绍,由于思南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硬的制茶技术,生产的春茶供不应求,均价在800元钱每斤。
贵州万露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产业种植、加工、研发、茶文化传播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企业,可辐射带动香坝、合朋溪、枫芸等乡镇茶产业发展。企业从源头围绕提升茶叶质量做文章,保证了思南的明前茶抢占春茶市场。
“我们公司有两条生产线,目前因为茶青量少,启动的只有一条生产线,平均每天加工量在100斤左右。后期茶青量多的时候,我们要启动两条生产线,平均每天生产量在300斤到400斤左右,今年明前茶的总产量预计在3000斤左右。”陆晓玲说,加工厂还帮忙加工周边乡镇的茶青。
目前,思南县共有生态茶园18.89万亩,可采摘茶园面积15.25万亩,茶叶企业59家,加工厂房73座,生产的茶叶畅销国内外。今年,预计实现茶叶总产量1.29万吨,产值15.07亿元,出口茶叶1600吨。如今,生态茶产业已成为思南县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凸显。壮阔的万亩茶山美景,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依靠茶产业实现了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