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古镇

作者:罗时顺

阳春三月,当你走进位于梵净山脚下的寨英古镇时,会感受到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春日的寨英古镇,仿佛被时光的笔触轻轻晕染,将六百年的沧桑与当下的生机揉成一幅水墨长卷。细雨初歇,寨英河畔的雾气尚未散尽,远处的梵净山轮廓在云岚中若隐若现,宛如一位静默的智者,俯瞰着这座被岁月雕琢的古镇。青石板路蜿蜒如蛇,苔痕斑驳的城墙与飞檐翘角的古建筑群相映成趣,恍若一幅未干的丹青,每一笔都藏着光阴的故事。

清晨的寨英古镇,总在细雨的浸润中苏醒。檐角雨滴轻敲青瓦,溅起一串清脆的声响,惊醒了蜷缩在门楣上的野猫。巷口的木门半掩,门楣上“龙腾四海雄风在,蛇舞九州瑞气生”的对联,被雨水洗得愈发清晰,透出几分悠然的哲思。老人们坐在门槛前择刚刚采摘来的野菜,鸭脚板、蒿菜与折耳根等野菜散落一地,闲谈声与檐下晾晒的各种颜色衣裳一同在风中摇曳,将生活的诗意揉进春光里。

穿行于古镇的大街小巷,春意从每处细节渗出。徽派马头墙的白灰剥落处,新生的野草倔强地钻出缝隙;苗家吊脚楼的木窗棂上,藤蔓缠绕成天然的绿帘。四合院的天井中,雨水顺着石槽汇入暗渠,寓意“肥水不外流”的智慧,至今仍在无声流淌。春日的暖阳斜照,将木雕窗花的光影投射在青石板路上,仿佛时光在此刻凝固,又悄然流动。

寨英古镇的春,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历史的回响。明洪武年间(1385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派第六子朱桢率十万大军从湖南顺沅水入黔,最后驻守此地,砌石为墙,筑城为堡,军事要塞的雏形初现;明清及民国时期,川盐湘货在此中转,商贾云集,让这座山间小镇成了多元文化的熔炉,商业从此日趋兴旺。如今,城墙上的青苔与城门石刻的八卦图,仍诉说着驱邪祈安的古老信仰;古码头的石阶被春水浸润,依稀可见当年舟楫往来的痕迹;高耸的城门下,恍惚间听见明朝征虏将军汤和、颖国公傅友德的铁骑踏过青石板路的回声。

行至何家坝巷,水门与码头的拱洞下,春水潺潺,映出倒影中的红石板古道。这曾是历史上川楚之民最早进入贵州朝觐梵净山的东线古道必经之道,亦是连接梵净山与沿河乌江码头的商路,朝圣者们背着行李,或商队挑着盐巴与茶叶,在春雨中踏出深深的足迹。而今,红石板上已无车马喧嚣,唯有野花从缝隙中绽放,如繁星点缀的星河。

暮色渐浓时,春夜的寨英古镇又换了模样。古镇城外宫庵寺的檐角挑起一轮明月,山岚如纱,灯火次第亮起。忽闻鼓点铿锵,36米长的滚龙腾跃而起,篾圈上的鳞甲在月光下泛着银辉,如一条巨龙游弋于灯火阑珊的街巷。舞者踏着鼓点,将“阴阳相生”的传统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600年来技艺的传承,更是古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敬畏——滚龙舞过之处,春意更浓,仿佛连檐角的马灯都沾染了祥瑞。

春日的寨英古镇,烟火气里藏着千年不息的匠心。冉小妹的米豆腐摊前,刚出蒸的米豆腐蒸汽袅袅升起,金黄的米豆腐放在簸箕里,如琥珀般晶莹剔透。她家的米豆腐选用本地梗米,以糯稻草灰水浸泡,石磨成浆后文火慢熬,凝固后切丝凉拌,入口滑润如绸。杨胜六家店铺门前,刚刚出锅的卤鸭子,卤味纯正,香气四溢。经过2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他家的卤鸭至今仍保留原生态的纯手工制作。为保证卤鸭肉质鲜美、口感细腻,需精选养殖二年以上,全程不添加人工饲料喂养,且原生态纯天然放养的本地麻鸭作为基本原料。出锅后的卤鸭,外形完整、色泽饱满、干而不燥、油而不腻,肉嫩味鲜、口感极佳,具有健脾开胃等功效,男女老少皆宜。不管是古镇的米豆腐,或是卤鸭子,这一道道传承百年的手艺美食,是春日的馈赠,也是游子乡愁的寄托。

紧靠西门的“万寿宫”旧址(又称江西会馆),木门吱呀作响,门楣上的雕花虽已斑驳,却仍能窥见昔日的繁华。据说万寿宫于清康煕年间(1661—1722年)修建,同治十三年(1874年)建成,占地面积八百四十平方米。会馆曾是湘鄂赣商贾的聚集地,檐角的“美人靠”与吊脚楼的戏楼,将江南的雅致与苗疆的豪迈融于一体。春日的阳光斜照,木梁上的燕巢新筑,雏鸟啾啾,恍惚间似有百年前的茶香与算盘声从梁柱间飘出。

寨英古镇的春,亦是修复与新生的季节。近年来,古镇以“修旧如旧”原则修缮古建筑,既保留四合院的雕花门楼,也延续了居民的生活烟火。万寿宫、福寿宫、裕国通商、八大商号、古作坊及松江茶楼等多处古迹重焕光彩,青瓦覆顶、红漆描金,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游客穿行其间,既能触摸历史的温度,亦能感受时光沉淀后的从容。

登上古镇南门外的山巅,站在观景台远眺,寨英河如碧玉带绕城而过,古镇城墙下田地间金黄的油菜花与古城墙相映,春日的柳絮随风飘落,落在居民晾晒的腊肉上,落在孩童嬉戏的石板路上。这座曾以“小南京”“梵净古都”闻名的商贸重镇,如今褪去喧嚣,却在春日的温柔里,找到了新的生命——它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着的历史,是武陵山脉深处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壮丽诗篇。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倚在宫庵寺的石阶上,看春夜的灯火渐次熄灭。山岚如纱,裹着滚龙巡游的余韵,裹着米豆腐的清香,裹着卤鸭子的鲜美,裹着门楣上未干的雨痕。寨英古镇的春,是青瓦白墙上的苔痕,是滚龙舞动的光影,是门楣对联的豁达,更是千年古镇在新时代的静默守望。它如一首未完的诗,等待更多人驻足,聆听山水与人文交织的韵律。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3-28 罗时顺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1481.html 1 春到古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