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天堂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探索+”模式,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展产业发、人才支撑和民生服务紧密结合,不断夯实党建根基,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服务群众水平,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天堂镇茶元村,村支书张羽国站在文明储蓄所门口,手里拿着一叠积分兑换清单,向村民们公布第一季度积分情况。随着张羽国的宣读,村民们纷纷上前领取自己积分兑换的奖品。
近年来,茶元村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通过积分管理的方式,对村民的行为规范、邻里和谐、孝老爱亲、尊师重教、参与公益事业等方面进行实时记录、季度评比。这种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户户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
“党员干部带头,进行积分管理,很大程度上激励了群众的参与度。”张羽国介绍道。
同时,茶园村还成立红白理事会,文明实践站,把“乡风文明”纵深推进。
如今,茶元村的群众素质大幅提升,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23年,茶元村荣获“全市文明村”称号,成为天堂镇基层治理的典范。
党建引领,促进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天堂镇转龙村采取“党建+大户+散户+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茶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村支书胡大兵一大早组织工人上山采茶后,又急急忙忙赶回家中,准备工人的午饭,连日来,忙得像个“陀螺”。
“这几天是茶叶下树的关键期,每一寸光阴都和经济直接挂钩,得抓紧!”胡大兵幽默地说。
该村已有1021亩茶园,户均3亩、人均1亩茶。
茶园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每到采茶季节,来自周边村寨的采茶工人络绎不绝。
“以前我们这里都是荒山野岭,现在变成了绿油油的茶园。”外地媳妇叶美一边采茶一边感慨道。
在天堂镇,除了转龙村,沙坝、保和等多个村都有茶园,茶园已然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
党建引领,激发人才活力
通过党建引领,天堂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我们利用铜仁职院张智昌教授在天堂镇挂职期间的机遇,学习了羊肚菌种植技术。后期的选址、选种、技术上他都给我们提供帮助。”天堂村羊肚菌基地负责人万伟说。
现在,在天堂镇的天堂村、中尧村发展羊肚菌20余亩,亩产值达到2万元左右。朵朵破土而出的羊肚菌,已然成为群众“致富伞”。
近年来,天堂镇注重人才的引进的同时,也鼓励和支持有志青年返乡创业,为他们提供政策扶持和创业指导,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在天堂镇天堂村蛋鸡养殖场,错落有致的鸡栏里,13000多羽鸡正在尽情觅食,一排排自动输送带,把鸡蛋有序送到分拣区。
该养殖场的负责人杨勇贵州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选择回家当上了“大学生村官”,还带头创办产业,除了养鸡,还发展吊瓜80多亩、中药材30多亩,带动乡邻致富。
“每年可带动2000多人次就近务工,去年发放工资16万元左右。”杨勇说。
同时,天堂镇还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农业技术讲座等活动,提升村民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天堂镇九龙村肉牛养殖场,村民饶秀洲忙着给牛备料、喂食。通过前期的培训,他熟练地掌握养牛技术,在该村肉牛养殖场已工作了两年。“每月工资3000元,外加500元生活补助,目前已稳定脱贫。”饶秀洲笑着说。
党建引领,优化民生服务
天堂镇始终把民生服务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前,在开兴村3个水池,共计600立方米。因高位水池年久失修,储不了水。水源充足,但群众用水却存在一定困难,让村党支部一直很头疼。
2024年,村党支部一边向上对接翻修加固水池的项目,一边组织群众修通了到高位水池的运输路。
经过近两个月时间的翻修与加固,3个水池随时都是装得满满的,群众用水再也不用愁了。
晚饭时分,村民李元辉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流进菜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