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作者:张倩秋

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聚焦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建设,坚持“选、育、管、用”四措并举,全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持续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劲“动能”。

精挑细选“好苗子”,蓄备力量强队伍

坚持“德才并重、优中选优”原则,围绕政治素质、带富能力等标准,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公开选拔等方式,从现任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返乡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三支一扶”等群体中“过筛子”,确定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931人,为下一轮村“两委”换届工作打牢坚实基础。

精心培育“壮筋骨”,培训帮带强素质

将村级后备力量教育培训纳入全县村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全覆盖轮训。

探索推行“县乡联动”办学模式,选派22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赴中山大学开展培训,通过县乡党校对1335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和村“两委”其他干部后备力量进行全覆盖集中培训,并依托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补贴学费的方式,支持200余名村后备力量提升学历。

明确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名村(社区)“两委”成员或驻村干部作为帮带导师,对每一名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实行“2+1”结对帮带。截至目前,全县共结帮带对子931对。

精细管理“疏枝干”,优上劣下强活力

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要求,村(社区)建立村级后备力量管理信息库,乡镇(街道)建立村级后备力量个人档案,及时掌握后备人才现实表现,为精准培养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动态管理机制,对后备人才表现情况开展经常性分析研判,对培养成熟、成绩突出的后备人才,及时纳入村“两委”成员,对思想松懈、工作不力的及时进行调整,形成优胜劣汰、能进能出、动态调整的良好机制。2024年以来,共动态调整30人。

精准发力“结硕果”,激励担当强作为

注重加强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选派17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赴东莞市、遵义市等先进村进行2个月跟岗学习,安排400余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到乡镇、村“两委”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岗位实习,鼓励和支持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领创办集体经济产业。截至目前,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领创办产业500余个,入股发展集体经济共计600余万元。

坚持成熟一批、使用一批,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出现空缺时,优先从村级后备力量中推荐选用。2024年从后备力量中增补12人为村“两委”干部,切实把优秀后备力量用起来。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4-13 张倩秋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2028.html 1 沿河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