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一场由科技引领的山地农业机械化变革正悄然发生。北斗监测终端“千里眼”,被广泛地安装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上,对提升该县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铁牛耕地”到“智牛云耕”正加速改变当地的农业现代化水平。
印江江陵农事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当地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先锋,眼下停机台上一排排整装待发的农机在阳光下引人注目,特别是刚从春耕一线陆续返回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它们的驾驶室内都加装上了一个小巧的北斗监测终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设备,却成了合作社管理员帅兴邦眼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今年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15台农机加装了北斗监测终端。”帅兴邦说,“自从有了这监测终端,我们对机手外出的作业质量、作业面积都能实现精准的服务跟踪,这不仅提高了合作社的管理效率,也让我们更好地服务农户,确保每一块田地都能得到科学、高效的耕作。”
北斗监测终端的引入,不仅让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化,也让机手们的作业行为得到了有效监督。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部分机手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偷懒、偷工减料的现象,导致耕地深度不够、作业质量不达标。而这些问题,往往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现在,有了北斗监测终端的“火眼金睛”,机手的作业行为被全程记录,任何细微的偏差都能被准确捕捉,这不仅保障了作业质量,也提高了农户对农机服务的满意度。
对于印江自治县农机中心主任任斌来说,北斗监测终端的推广使用,更是解决了他长期以来的一块心病。“过去,我们没有在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上安装北斗监测终端,对作业面积特别是旋耕深度就无法有效监管。”任斌坦言,“如果耕地深度不够,质量不达标,年复一年,土地就容易板结,粮食产量自然会受到影响。”而现在,这一切都有了改变。
今年,该县农机中心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北斗监测终端的安装工作,目前已有41台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完成了安装。这一举措不仅让农机作业变得更加透明、可追溯,也为兑现社会化服务补助资金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有了北斗监测终端的数据支撑,我们对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监管就能更加精准。”任斌表示,“这不仅能确保补助资金发放的公平公正,还能进一步推动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事实上,北斗监测终端的引入只是印江农业机械化变革的冰山一角。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科技赋能农业的新路径,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等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而这场变革中,农机合作社作为连接农户与现代农业技术的桥梁,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印江江陵农事综合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如今,随着北斗监测终端的广泛应用,该中心的农机作业已经实现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
随着印江农业机械化变革持续深化,更多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将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可以预见的是,在科技的赋能下,印江的农业生产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