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绿洲”

作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莉莎 谢宗沛 实习生 蒲雨杉

4月15日,第五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野生动物监测示范保护地建设——关键技术和能力建设培训班在江口县开班。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梵净山实践”为题作案例分享。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标杆。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以及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不仅以壮丽的地质奇观闻名,更因其在生态保护、科研探索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卓越实践,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管理体系逐步健全、科研监测成果丰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从三点总结“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梵净山实践工作。

在管理体系方面,铜仁坚持党建引领梵净山保护管理,探索形成“梵净山红·生态先锋”党建联盟品牌,建立三级党建联盟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社区共管共建机制,构建以周边3县10乡(镇)69个村3万多名原住民共同参与的联防联管联治体系;编制形成《梵净山保护规划(2020-2035)》等“1+N”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完成梵净山遗产地勘界定界工作,设置自然遗产保护地界碑界桩1400个,使保护管理有规可循、边界明确;制定出台了《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制度,建立梵净山遗产地区域执法协作和资源管理联动机制,专门设立梵净山环境保护法庭、梵净山生态保护检察室;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全面推进梵净山区域矿山、小水电治理,建立梵净山大数据综合管控平台,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四级联防联控机制和林管员、护林员网格化管理制度。

在科研监测方面,成功攻克梵净山冷杉人工培育技术难题,通过组培和种子萌发技术成功培育梵净山冷杉幼苗1000余株,在梵净山区域设置梵净山冷杉人工繁育苗引回样地7个,并于2024年7月成功引回冷杉培育苗120株,截至目前成活率达到80%以上,首次实现了梵净山冷杉人工培育苗原生地回迁;黔金丝猴拯救保护高质量推进,成立一个黔金丝猴繁育研究机构、建设一个科研基地、培养一支科研队伍、壮大一支人工繁育种群;生态系统研究监测取得丰硕成果,打造生态站监测网络,对梵净山区域水文水质、土壤、大气和生物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准确掌握梵净山环境生态学指标。

在民生福祉方面,着力念好“山字经”,依托梵净山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种质资源,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林下经济,成功培育了梵净山茶、梵净仙菇和梵净药材等“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系列优质农产品品牌;着力做好“水文章”,梵净山每年为周边地区提供28亿立方米的洁净水、优质水,是“中国生态好水源集聚区”;着力打好“生态牌”,充分发挥梵净山5A级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品牌效应,积极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实现让梵净山周边居民吃上“旅游饭”。2024年梵净山景区接待游客197.4万人次,较2023年增加13.2万人次,同比增长7.18%,创历史新高。

梵净山的保护实践,不仅是“地球绿洲”,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科学与人文、本土与全球的桥梁。“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培训会为契机,围绕‘人与生物圈计划’目标和专家们的宝贵意见,进一步创新保护管理机制,持续推进国家公园创建,加快实施黔金丝猴拯救保护工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真抓实干、守正创新,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梵净山保护更科学、管理更规范、发展更永续。”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说道。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4-18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莉莎 谢宗沛 实习生 蒲雨杉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2306.html 1 梵净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绿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