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田莉莎 谢宗沛 实习生 蒲雨杉) 在第五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野生动物监测示范保护地建设——关键技术和能力建设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全体代表面向全球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发起关于“聆听生物圈——生物圈声景保护行动计划”的共识倡议(简称梵净山共识倡议),呼吁全球共同保护生物圈声景,应对生态危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之声,生物圈声景承载着生物多样性、环境变化与人类文明的丰富信息,被誉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梵净山守护着包括黔金丝猴、珙桐在内的7925种珍稀动植物,其保护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的重要样本。2024年9月,梵净山更成功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标志着其生态保护成效获国际权威认可。
“梵净山共识倡议”旨在凝聚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社区及公众的力量,共同构建生物圈声景保护全球网络,明确了七项核心行动目标,包括通过科学监测、评估与公众参与的方式,保护自然声景的完整性与原真性;探索创新生物圈声景保护模式;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动生物圈声景保护纳入国际公约框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生物圈声景保护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鼓励企业参与生物圈声景保护;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等。
生物圈声景保护不仅是生态课题,更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梵净山作为这一倡议的发起地,将一以贯之围绕“人与生物圈计划”目标,持续开展各项工作,为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