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故乡灵魂的脊背上舞蹈

——读欧秀昌散文集《我有故乡》

作者:龙正舟

英国著名作家石黑一雄在《远山淡影》中写道:一个人也许会在一个地方工作、奉献,但是到了最后,他仍旧想回到他生长的故乡去。此刻,我想欧秀昌也是这样的人,他的散文集《我有故乡》情感真挚深沉,对故乡的热爱与感恩之情贯穿全书;地域文化鲜明,融入了丰富的苗族文化元素;书中人物鲜活、生动、个性鲜明;文字质朴流畅,以质朴自然的风格打动人心。

本书是欧秀昌以故乡为主题精心创作的散文集。在书中,作者通过五个部分、三十多篇散文,通过对故乡山水田园、故乡人情世故的书写,带领读者走进了他故乡的世界。“故乡,既是生身之地,也是灵魂家园;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既是信仰,也是归宿,是此生永不停息的奋斗与追求的目的地。”这是欧秀昌散文集《我有故乡》扉页上的句子,故乡是他心灵的皈依,故乡是他的心灵坐标。欧秀昌的故乡松桃牛郎,牛郎这片土地历来就充满了传奇,巍巍山脉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无数春秋。欧秀昌精通苗语,他的故乡是苗汉杂居的地方,他是在两种文化交融中成长起来的,他横跨两种文化,这就注定了故乡在他内心的定位。欧秀昌从苗乡松桃出发,追梦远方和未来,1982年中央民族学院毕业,一直在铜仁工作,他是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铜仁市苗学会名誉会长、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山花》《花溪》《贵州日报》等。

《我有故乡》情感真挚深沉,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感恩之情贯穿全书。“我的家在苗乡,在水之源,是一条小溪的源头。记得在北京读书时,春节回家,在寨上照了一张相,近景是我们寨子,远景是山峦和山沟。山,重重叠叠;沟,狭窄而悠长。时值早春,树木摇落,山寨与山峦一派苍茫。回到学校同学见了,大声惊呼。”“故乡叫生屯沟,在松桃苗族自治县牛郎镇。”他将故乡视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家园,是信仰与归宿。《家在苗乡》《故乡四记》《桐乡四景》《家乡的老油坊》等都饱含着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无论是对故乡山水的描绘,还是对故乡人物的刻画,都能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浓郁的乡情,唤起内心深处对故乡的记忆与情感共鸣。故乡就是家园,从我有故乡的理解中,我们窥探了欧秀昌对于故土、亲人等的深情厚谊,他以文字的方式告诉人们他有故乡。

作为苗族作家,欧秀昌在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苗族文化元素和地域特色。“我的家乡,有一个传统节日,叫‘四月八’。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来聚会,叫赶四月八,一年一度,年年如此。”当然不止“四月八”,这是《一个节日的记忆》中的句子,文章中他把“四月八”的来世今生付诸文字,字里行间让一个民族的节日更加丰满,这是对一个民族历史的追记及“四月八”的神圣彰显于书中。他在书中写到了苗族祭祖仪式“椎牛”、上刀梯、接龙、迁阶、追魂等,《我有故乡》集中展现了故乡独特的民俗风情、传统习俗,使读者在领略乡村生活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苗族的文化底蕴,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他在《春游苗王城》中写道:民居是典型的苗族建筑,木结构,青瓦房,三间相连,有三合头,也有四合院,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用桐油漆过。在苗乡松桃,木房子一般都要用桐油漆一下,这样一来也成了苗乡木屋的一大特色。

《我有故乡》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个性鲜明。欧秀昌在《你的世界我不懂》写到:龙君有两个爱好,一是尚武,一是尚书,这样的人是社会的优秀之才。文武全才,历来被人民推崇。为此龙君亲自护送女生晚自习回家和社会青年混混斗智斗勇,最后,把炸药包摆在操场,为平息事态,学校把他调走,乃至一生受影响都无怨无悔,敢作敢当的性格跃然纸上。那些勤劳善良、朴实坚韧的乡亲们,他们的生活琐事、喜怒哀乐在书中一一呈现,让读者看到了故乡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也让故乡这个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丰满。其中写到了全国师德标兵田沛发,田沛发的事迹是松桃苗乡土地上的奇迹,一个顶天立地的乡村教师,他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用自己崇高的人格丈量故乡山水的文脉。文中他写到了他伟大的母亲,写到了欧百川前辈,写到了吴向必,写到了石国生前辈,写到了他的恩师龙建扬等。

本书文字质朴流畅,欧秀昌的文字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而是以质朴自然的风格打动人心。在《三十六年点滴忆恩师》中写道:“到秋天,我便天天盼着恩师进城来。我爱人说:‘天天念,天天念,你就不晓得去,龙老师年纪大了,来一趟多不方便’我便不以为然。哪晓得,我盼来的竟是恩师去世的消息,想不到,我四个月前去看他时的一闪念,竟一念成真。”他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着故乡的故事,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人生哲理,使全书具有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让读者能够轻松地沉浸在他所构建的故乡世界中。“每年开春,我就想起了故乡的野葱,那水灵灵、绿丝丝的野葱。每每爱人上街,总忘不了说句,买把野葱回来。”“我生长的时候,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已经相互交融,也就是说,在苗族文化基因的铺垫下,我拼命地吮吸着汉文化,在苗汉文化生活中成长。两种文化是我的成长之源。”《家在苗乡》中的这些句子,见证了欧秀昌深厚的文字功底,跨越民族情感的崇高品德。

乡村振兴让乡村蓬勃发展,相对于欧秀昌来说,故乡不仅仅是故乡,一切与故乡有关的事情都是故乡美好的梦想花开。1999年欧秀昌被抽调到沿河自治县扶贫,这一年的时间是他的人生经历中浓墨重彩的一段经历,那时那地那景融入了他秀美的文字中,扶贫先扶志,这是他的见解也是成熟思考后的誓言。欧秀昌在散文集《我有故乡》的后记中写道:这本散文集,是我开始写散文直到现在的作品,时间跨度三十五年,从1984年到2019年。从中我们看出他写散文的心路历程,他离开故乡已经四十多年,故乡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他赤子情怀,故乡的模样永远在他精神的海洋中翻腾,唯一缺憾的是当时他从牛郎翻越一座座山岭跨越团寨再到盘信民族中学读书那条路上没有一丁点描述,当然这不影响他把生活的浪花幻化成笔下的每一篇文章,穿越时光背影,我们仿佛看见,此刻他正在故乡灵魂的脊背上舞蹈,他用自己的方式给人们讲述他故乡的故事。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4-25 龙正舟 ——读欧秀昌散文集《我有故乡》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2573.html 1 他在故乡灵魂的脊背上舞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