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晚饭后,我和妻子领着小孩漫步在碧江区中南门古城。在灯光的辉映下,被无数行人打磨得黑里发亮的一片片青石板花纹,宛如一幅幅天然的水墨画,让人心旷神怡。脚步与青石板摩擦产生的节奏声,好像是古城的呼吸声,好像是春天的脚步声,也好像是人与古城的对话声,使人浮想联翩。不知不觉地,我们就来到了中山路周逸群烈士陈列馆。2025年是周逸群烈士诞辰129周年,怀着对烈士的景仰之情,我们决定先进馆参观。
陈列馆前摆放着游客们敬献的花篮和鲜花,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周逸群烈士陈列馆建筑面积有1400平方米,系两层砖混结构,外观仿古三合院落,馆内陈列布展了有近500幅珍贵的图片、文字史料及实物,整体系统地介绍了周逸群烈士坚定的革命信念、英勇的斗争精神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周逸群烈士陈列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和全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每天前来参观瞻仰的党员干部和游人络绎不绝。
我们刚一进门,就被墙上悬挂着的周逸群烈士照片和生平简介所吸引。1896年,周逸群同志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市城关镇(今铜仁市碧江区锦江街道办事处西门社区)。他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军队的缔造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三大革命根据地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红军的创建者之一,1931年在途经湖南岳阳贾家凉亭时,遭国民党军伏击(又一说法是被夏曦暗害),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5岁。墙上那张周逸群留学日本期间拍摄的英俊帅气的照片,那双深邃的眼睛仿佛能穿透时空,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留学生涯和革命岁月。随后,我们按照陈列布展顺序开始参观。前后用了将近两个小时,参观了周逸群在家乡读书、东渡日本留学、进入黄埔军校、参加南昌起义和创建洪湖苏区等九个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
参观结束后,漫步在古城中山路的青石板街,心情低落无语。对周逸群同志的遇害感到无比痛心,对他英年早逝给我党我军和铜仁带来的巨大损失感到无比痛心。街道两旁的明清建筑屋檐上一条条灯带散发出白里透黄的灯光,反照在青石板上,是那么冷清,是那么寂静。突然,思绪穿越时空隧道,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一个英姿飒爽的将军,骑着一匹高大威猛的战马,带着部队从枪林弹雨中冲过来,声音由远及近,是那么的清晰……我浮想联翩,假设了很多如果:如果周逸群同志当初不去参加革命,有那么殷实富足的家庭条件,他肯定会找一个貌美如花的富家小姐为妻,为他生儿育女,儿孙满堂,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如果周逸群同志当初不到革命任务最艰巨的地方去工作,可能就不会遇到伏击身亡,他后来应该也是一位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会享受到革命的胜利果实,一生无限荣耀;如果当初周逸群同志不那么拼命的工作,能抽出一些时间来照顾一下他的妻子儿女,就不至于亡妻丧子后继无人,就算他后来牺牲了,子孙也是官二代、红二代……但是,历史没有假设、历史没有如果。
沿着古城中山路向上走,然后再左转不到50米的右边,就是铜仁市逸群小学(又称城南小学),它是革命烈士周逸群的母校,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近年来,逸群小学坚持把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科学知识融为一体,以培养社会主义新型接班人为办学的最终目的。在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祖国花朵。如果周逸群同志在九泉之下能够看到孩子们坐在干净整洁的教室里快乐学习,一定也会由衷地高兴吧!
走在回家路上,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静,透过城市的霓虹灯,我仿佛又看到周逸群同志正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走来,面带微笑,和声细语地询问着、关心着苏区群众的冷暖……时光荏苒,周逸群同志牺牲距今94年了,但我仍然被他这种超越时空的存在所折服;被他这种排除万难、坚持革命的高贵精神所感动;被他这种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感人事迹所洗礼。纵观历史,古往今来人类主要有两种活法:一种是为名利而活、为今天而活,很多人为了自己个人名利不择手段捞取好处,拼命索取,肆意享受,死而后已;一种是为理想而活、为大众而活,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想,周逸群同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历史早已证明。
每一次向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青砖碧瓦、石板大街,岁月中的中南门仿佛在诉说着一代又一代铜仁人奋力拼搏的动人故事。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县级铜仁市撤销,设立碧江区。十多年来,周逸群烈士的故乡碧江作为铜仁市的主城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区34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近七千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4958人全部脱贫,清除了绝对贫困。同时,碧江区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坚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努力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宜居宜业城市,全力打造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风清气正净地。实现了推窗见景、出门见绿、经济更强、城市更靓、环境更好、百姓更富、乡村更美。逐梦桃源建伟业,一座山水园林城市风华正茂,一个“安居乐业福地”正昂首走来。我想,这种发展成果正是周逸群等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期望和愿景吧,我相信他们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
斯人已逝,历史如浩浩长江之水一去不复返。但每一次向英雄致敬,都会收获信仰与力量。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春天里,俯瞰黔东大地,周逸群等革命烈士的红色足迹、红色基因,正在以燎原之势点亮一个又一个永恒丰碑;周逸群等革命烈士的红色足迹、红色基因,正在黔东这片英雄辈出的五彩斑斓的春天里生长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