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优化营商环境要一手抓改革,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一手抓干部教育管理,引导干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这为铜仁市立足新发展格局、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要求,各级干部要将大局意识变成思想自觉,服务意识化为行动自觉,诚信意识融入制度设计,廉洁意识筑牢底线防线,以此构建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生态系统,形成优质产业要素集聚的强磁场效应,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注入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以大局意识破除藩篱,构建协同发展格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揭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也离不开部分,全局高于局部。这一哲学启示干部教育管理的核心在于培育大局意识,促使干部突破部门利益藩篱,以“国之大者”的站位统筹全局发展。贵州省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打造“贵人服务”特色品牌,引导干部服务国家战略。铜仁市作为武陵山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响应省级部署,通过“两个聚焦”培育干部大局意识,擦亮“贵人服务·一视铜仁”营商品牌。一是聚焦思想破冰,将区域协同发展理念深度植入干部认知体系。开设跨省际协作专题研修班,将打造武陵山片区营商环境新高地列为干部必修课,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以“跳出铜仁谋铜仁”的视野,推动跨行政区“一网通办”改革,在要素流动、市场准入等领域取得突破。二是聚焦行动破局,以改革实践推动干部能力转型。干部教育管理革新需将大局意识转化为治理机制,通过挂职交流、联合招商等方式,催生“东部研发+铜仁制造”“梵净山文旅圈”等跨区域项目,使干部在经济社会中自觉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以服务意识主动作为,纾解企业“急难愁盼”。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导言中强调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必须“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强调无产阶级干部应具备公仆意识。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铜仁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阵地,出台了《铜仁市重点企业专员服务制度》等,要求干部始终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持续深化服务意识,着力提升服务效率。一是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档案,招商阶段提供政策速查“明白卡”,项目建设阶段组建跨部门专班,对重点企业实施“服务管家”包保,确保企业诉求有回应、有落实,强化“企业吹哨、干部报到”的主动服务机制。二是强化考核压实责任。推行营商环境“服务力指数”考评,将企业满意度、诉求办结率等纳入干部实绩档案,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对服务滞后事项实施“黄牌预警—红牌督办—蓝牌复盘”闭环管理,推动干部从“被动审批”转向“靠前服务”,以刚性制度保障服务质效。
以诚信意识构筑基石,增强市场发展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铜仁市紧扣“四新”主攻“四化”战略部署,立足“厚德铸铜·仁义致远”城市精神,推动干部教育管理与诚信意识培育深度融合,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注入动力。一是构建政策信用承诺闭环。聚焦招商引资全流程,组建司法、发改、审计等部门联合审查专班,在项目洽谈阶段对优惠政策进行合规性审查,杜绝“拍脑袋决策”。实施涉企政策全过程信用管理,建立电子信用档案,通过政务平台实时公示兑现进度,对逾期事项预警并督办整改,确保政策承诺全程可追溯、可监督。二是创新双向评议监督体系。完善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人大代表季度评议政务诚信等听证机制,采用“企业打分+代表质询”模式量化评价政府履约效能,将评议结果与干部任用、单位考核挂钩,促进政务诚信与市场信心良性互动。
以廉洁意识守护底线,涵养亲清政商生态。“廉者,政之本也”。廉洁是权力的防腐剂,更是政商关系的压舱石。为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政商交往有规可依、有度可量,贵州省出台了《贵州省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试行)》,明确了鼓励支持事项,画出了政商交往“度量衡”。铜仁更需立足实际,构建廉洁体系。一是以文化育廉筑牢思想根基,依托铜仁红色资源,打造“廉洁教育课堂”,让廉洁意识融入干部血脉灵魂。二是以法治护廉扎紧权力篱笆,紧扣地方实际,将法治思维贯穿权力监督全程,对标省级清单,以地方性法规明确政商交往权责,使干部履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以科技督廉织密监督网络,打造“清廉铜仁·大数据监督”平台,在工程项目、招商惠企等领域构建智慧监督链,以数据“云晒权”推动服务“阳光化”。促使干部将“亲”的情感转化为服务热情,将“清”的原则内化为行为自觉,实现“有求必应”与“无事不扰”统一,让亲清政商关系既有“铜仁温度”更显“贵州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