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上常抓不懈。”腐败如毒瘤侵蚀社会肌体,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近年来,铜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的重要论述,把“以反腐惩恶清障碍”作为全面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的重要举措,强化惩治震慑,重拳“清淤”,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清障护航。
保持高压态势,强化震慑效应。“诛一恶则众恶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查处腐败问题,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让那些想搞腐败的人断了念头、搞了腐败的人付出代价。”铜仁市坚决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和“病原体”,充分彰显惩治震慑效应,让党员干部真正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一是坚持态度不变、力度不减、重心不偏,把查处大案要案摆在突出位置,尤其是对“一把手”等关键少数腐败问题坚决查处,果断拔出“一把手”中的“烂树”,持续释放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强烈信号。二是聚焦重点领域深挖彻查。根据铜仁市行业性、系统性腐败问题仍易发多发这一实际,深入整治金融、国企、能源、自然资源、消防、交通、水利、烟草、医药、教育、体育、开发区、征地拆迁、工程建设和招投标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问题。三是集中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针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量大、面广、多发,小官大贪时有发生这一实际,组建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委超常规攻坚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超常规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紧盯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乡村振兴、惠民利民、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等方面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对反映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线索加强督办,对贪污侵占、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严惩不贷,让胆敢在群众利益上动歪心、“伸黑手”的人付出代价。
遵循反腐规律,坚持风腐同查同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思想根源上具有一致性、在行为动机上具有相通性、在环境影响上具有共同性,二者一体相生、互为因果、相互助长、交织成患,已成为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铜仁市深刻把握由风及腐、从量变到质变转化规律和正风肃纪反腐的内在机理,把风腐同查同治理念要求贯穿案件查办、整改纠治、警示教育等各方面,既注重“由风查腐”,深挖细查不正之风背后的团团伙伙、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又坚持“由腐纠风”,深入分析腐败案件的地域性、行业性、系统性特点,强化以案促改促治,推动完善权力配置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积极探索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有效办法,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实现“查”与“治”、“正风”和“反腐”的有机贯通和相辅相成,坚决铲除“关系网”、斩断“利益链”,有效阻断风腐演变。2024年度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民意抽样调查,铜仁市分值位列全省第一。当前,铜仁市把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按照《关于在全市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全市党员、干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问题,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发育的“温床”。
把握“惩”“治”辩证关系,彰显惩治的治本功能。惩治,惩是为了治,治是根本。惩治腐败是要通过标本兼治,堵塞制度漏洞、筑牢思想防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铜仁市坚持惩治并举,推动严厉惩治、严密制度、严肃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彰显惩治的治本功能。一是做深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市纪委监委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严格执行贵州省纪委监委印发的“一案一整改”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实施意见等,把查办案件、加强教育、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对查办的典型案件进行深入剖析,同步查找行业和单位治理中的薄弱环节、管理漏洞、制度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真正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二是用好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活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警示教育,抓好以案促学、以案说纪,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为日常自觉。”铜仁市通过编印《违纪违法干部典型案例警示录》、制作警示教育片、分层分类召开警示教育会议等,让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警醒知止。
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吹冲锋号。面对仍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铜仁市将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以前所未有的必胜信心、如磐恒心、坚强决心,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持续强化“不能腐”的震慑力和约束力,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