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建设黔金丝猴生态廊道 守护梵净山珍稀动物

作者:田林 特约记者 王东

随着初夏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世界地球独生子”——黔金丝猴开始活跃起来。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正积极建设黔金丝猴生态廊道,力求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降低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在梵净山保护区外围的黔金丝猴溢出区域印江核桃湾,梵净山管理局紫薇管理总站的护林员们正与当地群众一道,忙碌地进行着黔金丝猴嵌套栽种定制食物源植物的补植补种工作。他们手中的大叶稠李和野鸭椿,正是黔金丝猴所喜爱的食物。

“去年在这里栽种了一批这样的植物,但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部分植物未能成活。因此,今年进行补植补种,并对移栽存活的树种进行精心管护,以保障这片黔金丝猴栖息地有足够的食物来源。”梵净山管理局紫薇管理总站护林员田茂飞一边挥汗如雨地栽种植物,一边向记者介绍。

黔金丝猴的食物来源直接关系到它们的生存和繁衍。为了提升黔金丝猴的野外生存能力,印江在黔金丝猴原生栖息地附近600亩区域内,实施了嵌套栽种定制食物源植物的项目。通过种植四照花、野鸭椿、银杏等食物源植物,不仅为黔金丝猴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还有效改善了它们的栖息环境。

2024年,印江启动黔金丝猴生态廊道建设(试点)项目,该项目是由贵州省林业局主管、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实施的一项重要生态保护工程,并得到了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的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内容涵盖了食物源植物的种植、水源地的修复、红外相机监测和人工巡护等多个方面。

“建设黔金丝猴生态廊道,首先要遵循生态科学适度的原则。”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林业局林政资源管理股负责人游云军表示,“在黔金丝猴生活栖息的区域,通过嵌套栽种定制食物源植物,提升它们野外生存能力。同时,还在这片区域增加了一批饮水点和红外监测点,以更好地保护黔金丝猴的栖息地。”

黔金丝猴生态廊道建设项目的实施,不仅为黔金丝猴提供了更加适宜、安全的栖息环境,还为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科学依据。目前,该项目正稳步推进,多处黔金丝猴饮用水源地和9925株定植食物源植物正在实施。同时,为了全面监测黔金丝猴的活动情况,印江还采购了126台红外相机,设置了18条监测样线,监测面积达到了6400亩。

“这些红外相机的陆续投用,为黔金丝猴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游云军说,“通过红外相机的监测数据,可以实时掌握黔金丝猴的活动规律和种群数量变化,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为了增强公众对黔金丝猴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意识,印江在生态廊道周边设置了警示牌和宣传栏,不仅提醒游客和当地居民注意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还普及了黔金丝猴的相关知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5-06 田林 特约记者 王东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2939.html 1 印江:建设黔金丝猴生态廊道 守护梵净山珍稀动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