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贵州铜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简称“两山”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在守护绿水青山与收获金山银山之间,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华美乐章,交出了一份践行“两山”理念的武陵山区示范答卷。
“两山”理念彰显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筑牢铜仁发展根基。“两山”理念体现了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深刻洞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深刻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守生态底线,将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近年来,铜仁实施了五大攻坚战(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固废治理战、乡村整治战)和“六绿”(绿道、绿城、绿水、绿村、绿园、绿景)攻坚行动,经济发展的生态根基愈加牢固。2018年以来,铜仁新增建设污水收集管网400.6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66座,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累计治理石漠化1520.1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64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59%提升至66.2%。建立自然保护地38个,自然保护地面积达到33797.11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8.77%。铜仁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了坚实的生态基础,确保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两山”理念拓展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思维,助力铜仁产业升级。“两山”理念打破了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二元对立的传统思维,强调两者之间的互促共生关系,为新时代经济与生态共进提供了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正以深邃哲思回应着历史进程中的时代之问。铜仁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以“七个生态”统领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生态农业上,借助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蔬果、食用菌、油茶六大主导产业,打造了一批铜仁特色生态农产品品牌,“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山净水・泡茶好水”“梵净抹茶·香溢天下”等品牌享誉全国。在生态工业上,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终端等战略性新兴绿色低碳产业,科大讯飞、神州数码等大数据企业落地铜仁。在生态旅游上,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5年来共建成国家湿地公园8个、4A级以上景区13个,积极打造梵净山、朱砂古镇等知名旅游景区,梵净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国家5A级景区。通过发展绿色产业,铜仁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两山”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铜仁民生福祉。“两山”理念深刻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紧密联系。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理念旨在通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铜仁通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污染防治,推进生态修复,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为人民群众创造了更加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铜仁积极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构建了系统完整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体系。同时,铜仁生态产业发展迅猛,已建成茶叶、生猪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生猪规模养殖率、特色冷水鱼产量及黄精、百合、玉竹种植面积全省第一,抹茶产量占全国25%。通过发展生态产业,铜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铜仁的绿色征程中,生态资源成为发展核心动力,推动石漠荒滩向产业花园转变,科技助力农业升级,文化赋能旅游发展,使绿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生态治理与市域治理深度融合,环保网格和智慧监管守护城市生态,提升群众生态福利。铜仁正以生态高颜值催生高附加值发展,用生态优先的精准落子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满盘棋局。绿色铜仁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正在武陵腹地书写着一篇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优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