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五共”融合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作者:文岑

近年来,思南县坚持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探索建立组织共建、队伍共育、产业共兴、环境共护、乡风共治理的“五共”融合机制,着力绘就产业发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美丽画卷。

组织共建,夯实战斗堡垒

按照资源互补、取长补短的原则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党建为纽带“联政府、联行业、联产业、联企业、联村寨”,开展联建双方党支部“3+1”结对共创,统筹60余家省市县单位、11个乡镇(街道)、12个村(社区)组建乌江流域党建联盟,成立乌江党建联盟基地12个。建立“党支部结对赛马”机制,推进“强村带弱村”行动,累计开展联建活动100余次。

队伍共育,增强干事动能

推行联建单位帮助联建村(社区)实施乡村振兴带头人支持项目,落实一村一培育计划,充分利用联建单位和村党支部组织优势,联系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等线上线下开展技术指导,在联建村培育“新农商人才”110名、选派省市县科技特派员20人、开展技能培训40余场次。围绕“四个一批”,指导联建村摸排和培育村级后备力量35名,发展青年党员18名。

产业共兴,推动经济发展

构建村集体合作社与公司及联建单位形成产业联盟,创新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福利制度和“三次分红”机制,让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赋能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周寨村集体经济产值3.4亿元,发放福利待遇资金360余万元。联合省交通运输厅等30余家单位精准策划项目,促成佳里佳公司与联建村共建红薯基地,形成“企业订单+村集体统管+农户种植”利益链,2024年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

环境共护,绘就生态新颜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建立跨区域的协调合作机制,把基层党建工作和乌江流域治理有机结合,推动联建单位与联建村(社区)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力量,一体推进河道整治,提升流域整体治理水平。2024年,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13座,在周寨、兴黔船厂等地建设“四好农村路”28公里,实施路域环境整治44次,开展河道污染管理、航道保护整治等行动30余次。

乡风共治,提升治理成效

深入推进“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结合“双报到”“党员网格管理”“党员志愿服务”等工作,协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综合分析联建单位与联建村资源优势和工作需求,联建单位和联建村(社区)建立跨区域协调合作机制,按照“一村一清单”原则,帮助联建村(社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截至目前,化解基层治理难题67项,解决跨区域纠纷21起。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6-05 文岑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4110.html 1 思南:“五共”融合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