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产业园区,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智慧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产业大干快上的蓬勃朝气扑面而来。
穿行广袤大地,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树变大树”,“两山”转换通道拓宽的脚步铿锵有力。
今天的铜仁,高质量发展热潮涌动,新质生产力欣欣向荣,一幅幅奋勇争先、提速赶超的生动图景正徐徐铺展。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近年来,铜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紧扣“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发展定位,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向新而生
培育产业“大花园”
仲夏时节,大龙开发区高纯硫酸锰、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用石墨等新型功能材料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全速冲刺上半年目标,奋力实现“全年精彩”。
作为黔东工业聚集区的“火车头”和铜仁工业经济发展的“顶梁柱”,这里是铜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希望之野”。
2019年9月,以大龙开发区园区企业为核心支撑的“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录,成为全国第一批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 大龙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跻身“国家队”的背后,是铜仁依托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前瞻布局新兴领域的务实之举。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近年来,铜仁市围绕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一核两区”布局,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把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作为首位产业,突出集群产业科学规划,建立市区(县)一体化工作推进机制,构建“一核五区”产业布局,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围绕做大做强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全市在已有中伟新材料、红星锰业、汇成新材料等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的基础上,先后引进中伟循环、凯金新能源、嘉尚新能源等上下游产业链及补链型企业,掀起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聚区建设新热潮。
如今,通过狠抓产业集群建链、强链、延链、补链,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在铜仁发展风风火火,一大批新型功能材料优强企业在铜仁加速聚集,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已形成主导产业明晰,首位产业凸显,配套相对齐全,纵向初步成链、横向基本成群、行业领跑趋稳的发展态势。
厚积薄发,行以致远。从“零星碎片”到“产业集群”,“补链延链强链”筑巢引得凤归来,以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为代表,铜仁正加快育主体、扩产能,不断释放工业经济发展的倍数效应。2024年,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规上企业已达85家,完成规上产值274.3亿元、总产值351.2亿元,其中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占全省38.4%,规模稳居全省第一。
向绿而行
跑出转型“加速度”
投产项目开足马力生产,在建项目全力以赴加快进度。夏日的黔东大地,工业发展劲猛势足。
走进大龙开发区星茂新材料生产车间,一块块“退役”的废旧电池,经过浸出、固液分离、去渣、萃取提纯等生产流程被“吃干榨净”,为绿色发展衍生新的供给。
星茂新材料是大龙开发区从事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的企业之一,废旧电池回收率达95%,除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实现危废“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
近年来,大龙开发区着力推进“无废园区”建设,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对废旧锂电池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推动固废、废水、废气等资源内循环。2024年,大龙开发区入选全国首批“无废园区”典型案例。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主导的绿色转型大背景下,铜仁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把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工业产业发展全过程,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奋力让青山绿水生金淌银。
在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中,重力科技从工业“三废”中提取金属汞、镓、铟、锗等有价金属,实现资源再利用,成为大龙开发区“三废”重要处理器;金瑞锰业、武陵锰业等一批锰渣减量化、清洁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快速推进,催生出一批经济效益好、绿色、高端的锰基新材料企业……铜仁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的故事还在不断刷新。
与此同时,全市深入实施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倍增工程,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地热能等新能源产业。2024年,全市统筹风电、光伏资源市场化配置,同步引进配套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开工建设思南大坝场风电场等项目11个,建成投运万山鱼塘风电场等项目7个,新增装机容量52万千瓦,总装机容量430.6万千瓦,实现产值102.6亿元、增长18.2%。
数据是奋斗者最好的见证。过去一年,铜仁围绕“双千双百”战略目标,实施“生态工业十大突破行动”,工业投资增长21.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7家。
向智而跃
澎湃发展新动能
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领跑增长。
在铜仁高新区旭晶光电激光切割生产线上,自动化装置和机械手臂有序作业,将蓝玻璃原料加工成滤光片,销往国内外各大厂商。
作为一家集光学元器件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旭晶光电引入先进的制造设备和制造执行系统,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为红外截止滤光片、光学低通滤波器等核心产品的稳定供应与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该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一跃成为诸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光电产品供货商。
在位于大龙开发区的红星锰业,一场智能制造变革正在重塑发展生机。为加速企业“智”造升级,该公司创新建设5G工业互联网全连接智慧工厂,通过建立5G智控中心,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使设备运行情况和故障判断准确率提升约30%,人力维护成本下降约15%,燃料供应及时率提升约50%,设备能耗同比下降约6%,实现了企业发展的一体化、高效化、智能化,成为传统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样板。
近年来,铜仁坚持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突破口,对技术工艺粗放、生产设备落后、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的企业实施改造升级,推动传统工业技术改进、产能提升、降低成本、能耗降低、补齐短板,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这过程中,全市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通过培育“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智能生产线改造,纵深推进重点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2024年,全市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融合标杆项目22个、示范项目126个。规上软服业收入增长36.5%,增速全省第1,平台经济规模334亿元、增长11.3%,数字经济占比提升至37%。
下一步,铜仁将继续推动企业“智改数转”和重点行业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赋能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落脚点是产业发展。铜仁将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发挥资源优势强工业,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大突破,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