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合朋坝区“红缨子”串起好日子

作者:杨旭

在德江县合兴镇合朋坝区,数千亩红缨子高粱拔节生长,风一吹,绿浪翻滚,这片土地正用浓绿的色彩,宣告着又一个丰收年。

清晨,合朋社区党支部书记袁小江走进高粱地,公司联系合朋坝区负责人王孟正在指挥村民除草。

十年前,这片坝区还是零散的庄稼地,种过白茶,种过烤烟,也种过稻谷,因农业基础设施不到位,产量不高,收入欠佳。

“那时各家种各家的,地块小得像补丁,收割机都开不进来。”袁小江说,“你看现在,2000亩地连成片,机耕道修到了地中间,中间一条排洪渠,不怕着水淹,干旱时还可以蓄水。”

2018年,镇里引进贵州腾格志佳有限公司,把技术员请到村里开培训会,与村民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这里变成了连片的高粱地。

“种高粱很讲究,苗稠了争养分,稀了浪费地。我们严格按标准来,一亩地能多收200斤。”他裤袋里揣着个小本子,记着哪天施了肥、哪天除了草,“这可是技术员教的‘种地经’。”王孟说。

正午,无人机正均匀地洒着叶面肥。“以前背着喷雾器走一天,顶多打10亩地,现在无人机一小时就能喷50亩,还匀实。”操控无人机的年轻人小党盯着屏幕,高粱地的长势在画面里清清楚楚,“哪块地缺肥了,哪块地有虫了,屏幕上看得明明白白。”

田埂边的太阳能杀虫灯正闪着紫光,灯底下的接虫盒里,蛾子、金龟子堆了小半盒。“这玩意儿一晚上能逮两斤虫,比农药管用还没污染。”王孟蹲下身,拨开一株高粱的叶片,“你看这叶背,干干净净的,要是以前,早被虫啃出窟窿了。”他随身带着个土黄色的本子,翻开全是密密麻麻的记录:“6月26日,大雨,排水沟清理;6月28日,喷施生物农药……”

“红缨子金贵,从下种到收割,每个环节都得较真。”王孟捏起一株高粱穗,对着太阳照了照,“你看这叶杆,肥实茁壮,到时候穗子肯定饱满,淀粉含量足够高。”为了达到穗子饱满,淀粉含量高,坝区搞起了“测土配方”,土壤样本送到总公司化验后,专家会开出“施肥方子,缺啥补啥,不瞎使劲。”

社区居民田洪算着今年的收入,眼睛笑成了月牙:“10.2亩土地,流转费5000多元,在地里干活的工资有1.5万元。”没想到曾经撂荒的土地还能“起死回生”。1900亩土地为社区居民净增收入近100万元。红缨子带来的收益不止这些。秸秆会有企业来收,粉碎后可做饲料,也能压成工艺品,一亩地的秸秆能卖50元。

这段时间,坝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游客们钻进高粱地拍照,孩子们追着红缨子跑,合朋驿站农家乐里,高粱饭、高粱粑冒着热气,“人多的时候光农家乐每天就能赚到一万多元。”合朋驿站农家乐负责人马文才说起这事就乐,“有个城里来的姑娘说,咱这红缨子比花海还好看。”

“明年打算再扩500亩,搞个研学基地,让城里孩子来体验种高粱、割高粱。”袁小江说,这片被红缨子染红的土地,将成为合朋坝区人用汗水和智慧种出来的好日子。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7-01 杨旭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5236.html 1 德江合朋坝区“红缨子”串起好日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