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侗族自治县聚焦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用好用活“选、育、管、用”四字诀,全面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养储备,切实为基层党组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拓宽渠道“选”
制定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方案,按照“村级初选+乡级择优+部门联审+县委终审”的选拔推荐程序,采取实地调研、个别访谈、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62个村逐个“过筛”。
注重从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产业带头人、乡土人才、优秀党员等群体中筛选出敢于担当、作风正派、群众公认的后备力量,蓄足“源头活水”。共储备后备力量156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07名,占比68.6%;平均年龄35.6岁,35岁以下占比61.3%。
精心滴灌“育”
按照年龄、学历、职业等情况对后备力量进行分类,依托县乡党校阵地、乡村干部实训基地、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等,重点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群众工作等重点任务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以实地观摩、实地研学等方式打造“沉浸式”实践课堂,为后备干部“充电赋能”。
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培训活动20余场次,完成对156个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全覆盖培训。建立联村县领导为“思政导师”、乡镇包村领导为“工作导师”、村党组织书记为“业务导师”的“3+1”后备力量帮带培养机制,帮助后备力量在参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综治维稳等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健全机制“管”
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县级备案管理制度,实行“一人一档、一村一表、一镇一册、一县一库”管理。按照“能进能出、严进宽出、动态调整”原则,通过座谈走访、跟踪培养等方式,及时掌握后备力量思想动态和工作实绩,对能力提升缓慢、群众反映不好、出现违纪违法等问题的及时动态调整出库,对新发现的政治素质过硬、发展潜力大、可塑性强、群众认可度高的人选,按程序纳入后备力量培育体系。
注重激励引导,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的后备力量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加大在优秀后备力量中发展党员力度。2024年以来,全县动态调整后备干部7名,新增储备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7名。
搭建平台“用”
拓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成长路径,积极提供岗位实践机会,确保“备而能用、用而有效”。
聚焦后备力量作用发挥,积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安排协助参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矛盾纠纷化解等村级事务,通过压担子、交任务、明责任的方式,实现在培育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提高后备力量组织协调、为群众服务能力。
2024年以来,13名表现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按程序选拔进村级“两委”班子,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