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文化遗产转化利用的三个维度

作者:兰秋林

2025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铜仁市召开专题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和文明新风培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明确要着力抓好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朱砂文化遗产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要通过创作朱砂文化作品和生产朱砂文化产品来传承好这份财富。

一、产品维度:朱砂文创要在正能量中出新意

我们要在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把朱砂文化融入铜仁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大局,用包括朱砂文化在内的丰富的文化内容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服务需求。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文化产业的积极作用和重要地位。朱砂文化在铜仁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挥巨大的潜能力量,助推经济社会大步向前。不断改进朱砂文创产品的生产是铜仁市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抓手之一。改进朱砂文创产品的生产,关键是创新。朱砂文创产品既要精益求精,也要推陈出新。面对当前技术迭代更新不断加速的大形势,朱砂文创产品的创新要牢牢把握住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万山的朱砂文创产品生产企业把珐琅彩叠加到朱砂工艺品上,就是以上创新思路的集中体现。朱砂文创产品的创新也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深度融合,主动吸收时代生活新元素。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结合起来,赋予朱砂文创产品新魅力,使之激发中老年群体深厚情怀的同时,也能吸引青少年群体的注意力。

朱砂文创产品的生产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是文化产业的一个环节,肯定要考量经济效益。但是,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朱砂文创产品的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因此,朱砂文创产品的创新必须是人民满意的创新,不能追逐恶趣味,不能渲染阴暗面,不能坏了民风、失去民心。朱砂文创产品的创新如果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则一定能在市场中赢得口碑,转化为经济效益。人民的肯定性评价是朱砂文化产品创新效度的试金石,是朱砂文化遗产转化利用的金标准。

二、作品维度:为人民创作朱砂文艺精品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朱砂文艺作品的创作,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传承和发展朱砂文化相关工作的中心环节,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朱砂文化从业者的中心任务。所以,传承和发展朱砂文化要以作品为中心。当然,朱砂文艺作品的创作不能满足于粗制滥造,不能搞成文化工业,不能只追求数量而没有质量,不能抄袭模仿同质化生产,不能迎合低级趣味而媚俗。必须确保每一项朱砂文化作品都是精品。朱砂文艺精品应该是可以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具体而言,朱砂文艺精品要体现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特点。浮躁、浅薄是创作朱砂文艺精品的大敌。在浮躁、浅薄的阴影笼罩下,创作出的必定是思想不精深、艺术不精湛、制作不精良的粗劣作品。

传承和发展朱砂文化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朱砂文艺作品的创作导向,在创作过程中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说以作品为中心是在器的维度规范朱砂文艺创作,那么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在道的维度规范朱砂文艺创作。离开人民,脱离群众,朱砂文艺创作就失去了灵感的源泉,作品就会失去灵魂,也就无所谓精品了。只有深入到人民中间去,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朱砂文化的丰富内涵,才能更加广泛地搜集朱砂文化的相关素材,才能源源不断地迸发出创作灵感。而每一项朱砂文艺精品都会吸引人民群众从中获取正能量,也会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所以,为人民讲好朱砂文化故事,创作朱砂文艺精品,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人才维度:培养一支高素质朱砂文化创作队伍

创作朱砂文化精品,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至少包含以下方面的人才:学术类人才、技术类人才、艺术类人才。深入的学术研究为创作提供坚实的基础,高超的技术水平为创作提供坚实的保障,独特的艺术手法为创作提供多元的表现形式。这些人才的成长路径大相径庭,很难在同一性质的单位里集中培养。为了满足朱砂文化创作的需要,铜仁市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朱砂文化人才培养的格局,已构建起高校、文联、社科联、企业多元联动的人才成长渠道,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成规模的朱砂文化人才队伍。

这支队伍的素质,集中体现为德艺双馨。德就是思想水平与道德水平同高;艺就是技术能力和艺术能力并重。但是,深厚的朱砂文化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不是旦夕之间便能具备的,需要一段时间的潜心学习和环境熏陶。要为朱砂文化人才提供足够的磨炼技艺和展示水平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成长。《论语》有言,“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道德境界的高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没有情怀的人做不出有灵魂的精品。因此,也要为朱砂文化人才打通思想精进和道德锤炼的路径,引导朱砂文化人才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总而言之,朱砂文化人才要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增强思想积累,持续完善知识储备,用心提高文化修养,精心组织艺术训练。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7-08 兰秋林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5669.html 1 朱砂文化遗产转化利用的三个维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