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基建,即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正日益重塑全球产业链竞争格局及区域内经济发展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数字基建之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及战略定位。贵州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抢占大数据发展先机,通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大数据创新应用以及完善相应体制机制等多措并举,以此不断夯实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力量源泉。
加快数字基建支撑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数字基建的基础支撑能力,对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与广度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贵州作为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八大节点之一,应积极抢抓数字发展机遇,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数字底座”。一是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通过依托“东数西算”工程,重点围绕政府、金融机构、互联网头部企业等板块布局,建设数据(算力)中心集群,形成存算一体、调度灵活的算力网络。二是打造形成数据产业集群。通过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等链条机制,不断创新数据市场空间和商业模式,如服务化延伸、平台化设计等,藉以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市场化活力,创造形成新的价值增长点。三是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及发展模式。通过加快5G网络深度覆盖、千兆光网扩容升级,前瞻布局6G、算力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深化数字基建融合应用场景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产业的深度融合,且使得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边界日益模糊,促进了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与突破。而数字基建的价值最终体现在与实体经济、社会治理的深度互构互嵌中。为此,一方面,应积极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链条。如,在制造业领域,分层分级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改造;在农业领域,加快建设“数字农场”“智慧牧场”等,依托物联网传感器、无人机巡检实现精准种植养殖;在文旅产业领域,推进文化和旅游等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利用大数据平台优化客流管理并实现精准营销。另一方面,促进数字乡村发展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依托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引入农业机械、智能大棚、数字灌溉等现代化设备,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事生产活动的深度融合。
强化数字基建资源要素保障
数字基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制度、人才、安全等生态要素的协同赋能。其一,强化数字人才培育体系。人才是数字基建发展的智力支撑。通过持续推进教育、培训、实践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高等教育领域,增设数字技术相关专业,如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在职业教育领域,推动产教融合,建设数字技能实训基地,以此不断提高学生数字素养与专业技能。其二,健全数字标准规范体系。通过加快制定数据安全、应用服务等领域的建设标准,如《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等,藉以解决不同厂商、不同系统间的系统性兼任问题。其三,筑牢数字安全防护屏障。通过构建包含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供应链安全在内的立体防护网络,持续优化数字安全治理体系,以此构建灵活、稳健、强大的数字安全产业生态,不断释放数字化叠加倍增效应。
从算力枢纽到数据要素,从产业融合到治理升级,数字基建正以系统性力量重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唯有持续夯实数字基建支撑体系、拓展应用场景、完善制度保障,才能让数字化基础设施真正成为驱动生产力变革的核心动能,为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