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县供销联社坚持以学促干、以干践行,创新实施“四个着力”工作法,深化供销为农服务,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聚焦民生痛点,破解历史遗留问题
“我垫付的20万元什么时候能够补发给我呀,已经好多年了。”桃映供销社退休职工张老四向联社反映诉求时焦急地说道。针对这一情况,该县联社积极与县委、县政府和市社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同时指导基层社于5月中旬盘活闲置资产。最终,将出售资产所得的20万元打入张老四账户,不仅解决了其社保金垫付难题,也为同类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解决范例。
工作中针对历史遗留问题,江口县供销联社主动作为,以“群众诉求无小事”为导向,建立“排查-整改-销号”闭环工作机制,多管齐下推动问题整改。一方面,积极拓宽信访渠道,设置信访意见收集箱,广泛倾听群众声音;另一方面,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梳理历史遗留问题,建立详细问题清单台账,将重大问题纳入党组会议题研讨。针对各类问题,明确责任到人,实行逐一销号制度,确保整改落实到位,为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坚实的群众基础。
深化资源整合,构建改革发展新格局
“以前公司冷冷清清的,现在不一样了,自从拿下江口县德心水的代理权,每天不断地接到送货电话和微信下单,心里别提多激动了。”资本运营公司销售员黄江飞高兴地说。
面对企业发展滞后、项目匮乏的困境,江口县供销联社精准施策,实施调研-整合-提升“三步走”战略。经充分研究,决定依托现有资源,在县域内成立供销集团,以互助社现有场地作为办公场所,将分散的资产、人员进行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发展互惠,凝聚发展合力。供销集团成立后,各社属公司迅速行动,积极拓展农资销售与农特产品购销业务。同时,结合本县实际,供销社创新提出“六个一”特色发展理念,围绕“一把面、一瓶水、一瓶辣椒酱、一枚鸡蛋、一杯抹茶、一款腊味”打造特色农特产品销售体系,为农特产品销售开辟新路径,推动供销社发展迈向新台阶。
健全服务网络,筑牢农业保障根基
该社全力构建“三级联动+双向赋能”服务体系,通过整合资源、拓展服务、深化合作等多维度发力持续提升为农服务质效。一是织密三级农资供应网络,夯实农业生产根基。依托供销集团资源整合优势,系统构建县、乡、村三级农资供应保障体系,着力延伸服务触角。二是推进村级供销社建设,增强基层服务功能。通过优化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全面提升基层社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能力,打造贴近农民、功能齐全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三是深化招商引资合作,破解基层发展难题。积极开展对外招商,2025年5月,该社主要领导随同县委领导赴北京与千喜鹤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开展对接洽谈,拟引进“一仓一园、两中心”项目落地江口县。
强化协同联动,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该社创新构建“加盟+赋能+拓展”三位一体合作模式,进一步拓展农特产品销售渠道,精准助力本土企业实现提质增效新突破。一是通过前期深入走访调研30余家具有发展潜力的本土企业,经过严格筛选与评估,最终锁定德心水、黔惠德等6家优质农特产品企业,与其建立深度战略联盟。借助供销平台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为联盟企业提供从产品研发升级到销售渠道拓展的全链条赋能服务。在产品升级方面,协助企业优化包装设计、提升产品品质;在渠道拓展上,主动出击,积极组织企业赴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半年来取得显著销售成果,在供销平台的牵线搭桥下,成功促成多项合作订单。这一系列举措成功构建起“供销社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良性发展闭环,为农特产品的市场化运作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有力推动本土农特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二是充分发挥供销集团的平台优势,成功拿下全县供销系统和德心水的独家经销权。以此为契机,在全县及供销系统范围内全面铺开德心水的销售网络,不仅显著提升了本土企业的产品销量,也为供销集团创造了可观的营收,切实帮助供销集团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功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