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党建引领“强双基” “双报到”赋能新治理

作者:任海维

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以深化“双报到”机制为抓手,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与12个社区结对联建,通过建强三级责任链、深化“双报到”联建、释放治理新效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群众获得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筑牢“三级联动”责任根基,夯实社区党建基本盘。一是高位统筹构建治理骨架。建立“县委统揽+党(工)委包保+社区落实”三级责任链,以12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推行机关单位与社区“一对多”结对模式,实现社区党组织与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100%结对联建,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协同有力的治理格局。截至目前,累计召开专题调度会12次、党建联席会议28次。二是对接机制破解供需难题。创新“三单三化”对接机制,构建需求精准识别、资源高效配置的治理闭环。社区通过“网格走访+线上问卷+代表议事”三维度收集群众诉求,形成民生需求、党建资源、服务项目的动态清单;在职党员对照清单认领“微项目”“微心愿”,建立“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成效评单”服务闭环。今年以来,依托“微项目”等完成道路亮化、充电桩安装等民生项目68个。三是服务机制拓展功能场景。以阵地融合为载体,建立多元化服务机制,整合机关单位、“两新”组织32处闲置资源,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红色驿站”“蝴蝶妈妈驿站”等功能室,联合工青妇等部门推出“助老维权”“四点半课堂”等特色服务,推动便民服务向基层治理末梢延伸。截至目前,开展各类活动300余场次,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

深化“双报到”联建机制,激活多元共治新动能。一是组织共建强堡垒。选派59名机关党员任社区党建指导员,常态化下沉社区参与网格治理、矛盾调解等工作;推荐59名社区干部到联建单位开展跟岗锻炼,深入学习政策执行、资源统筹等方面经验做法,推动机关与社区人才双向赋能、资源深度融合。推行“契约化”共建,117个联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签订年度协议,联合开展“党建+基层治理”活动65场次,构建起互学互鉴、协同共治的党建联建新格局。二是资源共用破瓶颈。建立“双报到”资源台账,整合联建单位人才、资金、物资等资源,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社区设施升级等项目。按照“多网合一”要求,优化设置综合网格102个,深化“党小组(党支部)+网格员+联户长”的“铁三角”治理模式,自主研发“松桃警务管理小助手”平台,搭建城市流动人员数字管理平台,推动基层治理有力有效。三是服务共融暖民心。推行“党员服务日”制度,定期组织在职党员开展“组团式”志愿服务。深化“微心愿”认领机制,建立困难群众动态需求库,在职党员结对认领助老扶幼、就业帮扶等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开展义诊义修、政策宣传等活动35场次,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累计办理涵盖社保认证、代买药品等3200余件,实现“群众少跑腿、服务多跑路”。

释放“双报到”乘数效应,绘就基层善治新画卷。一是治理格局从“分散作战”向“协同攻坚”转变。全面落实街道、社区党建联建联席会议制度,持续深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多部门协同合作,推动民生项目落地落实。截至目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0余个,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15次,清理占道经营160余处、拆除违建30余处,推动20余个民生项目落地,平均办理周期缩短40%。二是党员作用从“单位履职”向“全域服务”延伸。成立社区党员先锋队,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推动党员干部争当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服务群众志愿者,不断增强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4年来,组织180余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新兴领域党组织,3000余名在职党员、170余名新就业群体党员到社区报到,组建服务团队181支,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2.5万余人次。三是群众参与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升级。将“双报到”与“三亮三比一争先”深度融合,党员带头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带动3.1万余名居民参与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创新“积分超市”激励机制,居民凭治理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形成“小积分撬动大治理”良性循环。蓼皋街道南门社区探索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四个三”工作法,获全市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比赛第一名。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7-24 任海维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6180.html 1 松桃:党建引领“强双基” “双报到”赋能新治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