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

万山鱼塘乡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陈佳睿

本报讯(陈佳睿) 万山区通过“林改地”“瘦改肥”等土地整治工程,优化林耕空间布局,构建起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协同机制,形成“治理——开发——收益”良性循环,为乡村全面振兴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

今年,鱼塘乡鱼塘村300亩太子参已采收完成。“总产量达50余万斤,带动了当地300名群众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000元。”村支委委员、监委主任桂红星介绍。

2022年,鱼塘村整合低效林地资源,系统性推进零星、低效林地退出,科学规划耕地恢复。村里通过“一年免租”政策引进太子参种植大户,采用“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推动太子参规模化发展,成功将“生态包袱”转化为“绿色财富”。

“罗家湾海拔450米到500米,土壤疏松,特别适合太子参生长。”桂红星说,如今全村太子参种植面积已拓展至400余亩,其中90%由原病害林地改造而来,既有效遏制了生态退化,又优化了农用地空间布局,农业产能效率持续提升。

“前两年太子参种植收益可观,今年9月种植期,规模有望达1000余亩,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多收入。”桂红星对未来充满期待。

近年来,鱼塘乡将坡度15度以下、因松材线虫病砍伐的林地及闲置低效林地,逐步有序退出并改造为农用地。同时立足各村资源禀赋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实现土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提升。

“目前全乡林转耕项目面积4660余亩,涉及282个拟开垦图斑、10个行政村。”鱼塘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代亚英表示,依据举证入库规范,扣除坡度、田坎系数等因素后,预计净增耕地面积3900亩。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8-01 陈佳睿 “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6475.html 1 万山鱼塘乡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