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抢抓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机遇,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等组团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围绕学校管理水平、教师队伍能力、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等全面提升,不断探索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动“组团式”帮扶走深走实,携手绘就教育提质、人才振兴崭新画卷。
深耕“责任田”
学校管理“上台阶”
一是坚持党建领航。深入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帮扶队长为受帮扶学校校长,充分授予行政管理权和改革自主权,让帮扶人才各尽其能、尽展所长。抓好学校帮扶团队政治思想教育,每年制定年度学习计划,组织召开集中学习会14次,与时俱进淬炼思想,切实提高管理效能。二是创新管理理念。坚持“人本、民主、科学”治校理念,打破行政层级管理思维,精简中层干部数量,着力打造“和创”教育品牌。建立扁平化年级组管理架构,实行中层管理干部和教研组长“竞聘上岗”,推动管理规范化、高效化。2024年,松桃第三高级中学在全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荣获二等奖。三是注重建章立制。抓好管理制度机制建设,松桃第三高级中学修订完善教学评价、课堂管理等制度30项,为学校提质管理夯实制度支撑;松桃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完善“一章程”“两清单”“三制度”“四机制”等管理制度38项,推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锻造“生力军”
师资队伍“壮筋骨”
一是引才聚智强队伍。注重“能人”招引,统筹建立“人才编制池”,为受帮扶学校引进紧缺教师16名。建立专家人才联络服务机制,落实好待遇保障、评优评先等政策措施,让专家人才“干得好”“留得下”,共发放各类津补贴40余万元,推荐获省、市、县级表彰76人次。二是结对帮带增本领。采取“师带徒”“老带新”“结对辅导”模式,组建帮教团队34个,帮助年轻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坚持“走出去”拓视野、学经验,先后派出120余名骨干教师到东莞市等地跟岗学习,开通东莞“莞教通”账号260个。三是垒台架梯促提升。在受帮扶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牵头构建“一平台、四渠道、四能力”教师团队培养体系,实施“一带四全”强师工程,38名中小学教师获评省、市级骨干教师、名班主任。构建“1家央企+2所东莞名校+4所省内高校”帮扶体系,搭建教师互动交流平台,让帮扶资源精准滴灌、高效转化。
管好“试验田”
教育教学“提质效”
一是开展“硬件升级”行动。抢抓“组团式”帮扶政策,争取帮扶资金实施项目25个,助推县域教育发展提质提效。如,松桃第三高级中学新建和改造录播室、多功能演播厅、篮球场、教学楼等基础设施;松桃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建成智慧教室、新能源汽修、工业机器人等现代化实训基地,打造“苗乡匠谷”六位一体综合实训中心,并成功入选“省级东西部协作示范校”“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基地”。二是深化“课堂改革”行动。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特色教学模式,创建粤黔协作班、广东班等特色班级,开设特色课程22个,以点带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制定优辅临培、推门听课、日练周考、谈心谈话等制度,提升课堂管理质效。三是实施“教研提升”行动。探索构建教研融合体系,深入抓好教育教学研究,推行教、研、训一体化发展,促进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与课堂实践紧密结合。创新“协会搭台、多元融通、集团办学”产教融合新模式,研究成果《粤黔东西部协作“三协同三融通四驱动”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与实践》获2025年贵州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共育“百花园”
学生成长“拓空间”
一是注重全面发展。坚持“五育并举”,深入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构建“技能+素质”培养体系,全方位多渠道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开展“组团式”帮扶以来,松桃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文体团队荣获省级大课间评比一等奖,职业技能竞赛累计获奖467人次,较帮扶前提升247%,帮扶教师指导项目连续3年代表贵州省出征国赛。二是丰富培育载体。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合作育人格局,依托县域职业教育优势资源,与贵州电子职业信息技术学院、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产业学院”,有效破解技能人才培养难、实践难、就业难问题;与东莞影尚服饰等企业行业协会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畅通学生升学就业“双渠道”;联合东莞乐嘉文创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打造“莞孵松才”基地3个。三是优化教学服务。在受帮扶学校成立“学生发展中心”或“学生服务中心”,聚焦学生思政教育、职业规划、身心健康、服务保障等方面内容,以“保姆式”服务护航学生成长成才。深入推进特色职业教育,建成“四中心两室一基地”、智慧教室、短视频运营与制作室,并与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等合作,开设特色专业14个,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打造职业教育新矩阵。